近日有傳政府為了搶救頻于崩潰的土地財政,正在醞釀動員國企運用自身信貸優勢下場收購積壓商品房改為經濟適用房來救樓市。其實,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政府以有形之手直接下場與入市,本來就是市場經濟之下的常規動作。這辦法柏文喜老師兩年前就提出了,政府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橋頭不掉頭”而已。
柏文喜老師提出建議發行特別國債或政府直接下場救樓市的觀點,主要是基于對當前房地產市場困境的深入分析和對政策效果的評估。他認為,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普遍缺失、行業信心極度虛弱,加之政策執行不到位和執行走樣,導致之前推出的市場化救市政策效果甚微。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市場機制和促進房企融資已難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回暖與行業復蘇。
柏文喜老師指出,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雖然力度不斷加大,但似乎只成為媒體和資本市場的短暫狂歡,而樓市回暖的真實反應并未出現。因此,為了推動行業信心修復和樓市回暖產生真正效果,可能需要考慮采取超出市場化原則的措施。這包括政府直接入市或以政府信用背書來解決市場機制下難以修復的信用缺失問題。
此外,柏文喜老師還提到,房地產行業當前的困境不僅僅是行業調控的結果,而是長期以來負債發展模式和土地財政相互交織、政績觀影響下共同作用的產物。這既是市場和行業自身的問題,也與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源有關。因此,他認為,短期內政府的直接參與可以幫助實現保交樓、促進行業信心修復和市場機制恢復;長期而言,則需要讓房地產行業與土地財政脫鉤,以實現房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柏文喜老師之所以建議發行特別國債或政府直接救市,是因為他認為在當前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下,傳統的市場化救市手段已難以奏效,需要政府層面更直接和有力的介入來恢復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和穩定。
來 源:柏文喜 商賈視線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