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定,各地樓市又現“小陽春”,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現在要不要買房?房價到底會不會上漲?
5月8日,由復旦大學EMBA主辦的“君子知道”人文商道沙龍聚焦中國房地產,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做了“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與行業趨勢展望”的主題演講。
房地產市場從停擺、斷崖式下跌到穩步復蘇
丁祖昱在演講中提到,“今年疫情的發生一開始對房地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2月份的房地產市場幾乎停擺,售樓處、中介門店、施工場地等紛紛關閉,幾乎處于完全停止的狀態。對房地產行業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3月中旬開始,房地產的恢復速度是非常快的,出乎了我們的意料。”
按照易居旗下克而瑞地產研究的數據,今年4月房地產市場持續復蘇,供、求同比跌幅由3月份的3成收窄至不足1成,近乎與去年同期持平。
從成交情況來看,供應穩步放量,4月樓市成交隨之也顯著回升。28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面積238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3%,同比微跌5%,顯著超過2020年月均水平。
分城市看,一線城市總成交為228萬平方米,環比增37%,同比下降10%。北、上、廣均呈現環比增、同比降態勢,廣州降幅最小,僅為8%。值得關注的當屬深圳,4月成交面積為3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8%,同比上漲25%,主要在于豪宅項目頻頻勁銷,例如深圳招商太子灣·灣璽開盤當日即售罄。又如近日上海碧云尊邸開放認籌,當前認籌率已超318%。
二三線城市總成交2155萬平方米,環比大增44%,同比下降4%。從絕對量層面,重慶、徐州、杭州等都迎來了疫情后需求的集中釋放,4月成交量均超140萬平方米。環比來看,二三線城市近乎全線“飄紅”,僅成都成交面積較上月小幅回調。同比來看,多數城市仍未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武漢、蘇州、昆明、寧波同比跌幅顯著,均超35%,市場復蘇動力略有不足。
“從短期看,疫情之后,整體的銷售未及去年同期,但改善性及中高端需求的釋放是比較快的。剛需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很多遠郊的項目銷售情況并不妙,因此,我們認為短期內中高端項目住宅無需悲觀。”
丁祖昱預判,行業規模上,今年整體的銷售面積將下降5%~10%;如果悲觀來看,銷售面積下降15%將影響銷售額下降10%左右。
房地產行業仍存三大風險,未來“量穩價穩”
房地產行業雖在疫情后逐漸回溫,但從長遠看,房地產行業仍存三大風險。丁祖昱在線上演講中提到,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城市間及城市內的分化也很明顯,冰火兩重天。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也存在三大風險。
具體而言,一是行業規模已觸碰天花板;二是“房住不炒”政策大環境下,房地產金融政策不放松;三是疫情陰霾下全球經濟危機“黑天鵝”。
丁祖昱稱,過去三年,從銷售面積來看并沒有增長,因此行業規模已觸碰天花板,加之人口問題(出生人口下降、結婚人口下降),剛性需求會有所下降;與此同時,“房住不炒”已成為國策,金融政策對房地產大放水很難。
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丁祖昱提到,從以往房地產市場周期來看,市場經過調整后,往往會呈現“量升價漲”的局面,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經過疫情的探底后,因量化寬松購買資產可以保值增值的慣性思維,疫情后短期迎購房潮,但長遠看,后續市場會呈現“量穩價穩”局面。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