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下午,全聯房地產商會寫字樓分會首次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疫情之后商業地產的復蘇與振興"座談會暨會長交流會。聚焦疫情之下商業地產受到的影響和沖擊,聽取業內專家對商業地產現狀的分析和解讀,并圍繞疫情之后的商業地產展開交流和討論,集合行業智慧與力量,助力商業地產企業化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迎接并推動商業地產的復蘇與振興。
全聯房地產商會秘書長趙正挺、部分寫字樓分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以及五大行專家出席會議并發言,全聯房地產商會副秘書長兼寫字樓分會執行會長劉凱主持會議。
座談會上,戴德梁行中國資本市場副董事總經理劉兵受邀發表主題演講,從大宗交易的市場角度對行業進行分析。
劉兵表示,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商辦市場大宗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目前為止很明顯的一個跡象就是投資者都在觀望階段。但是,很多核心商圈的商辦項目,價格上并沒有出現大的降幅,充分表現了投資者對國內商辦物業資產長期是看好的。一季度,一線城市中北京大宗交易表現相對突出。隨著寫字樓的空置率的小幅上升,租金的短期壓力,在交易時會出現有議價的過程。
以下是戴德梁行中國資本市場副董事總經理劉兵演講實錄:
我是做不動產大宗交易的,是以商辦為主,其他的業態也會覆蓋,包括物流和酒店。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從過去、今天、未來三個角度說一下我們在市場一線遇到的最新的情況。
先說一下2019年的大宗交易的情況,整體的數字比2018年要降低一點,這里面受到貿易戰的問題和經濟有所下滑的影響。我們看到,2019年的一季度占整年交易額的44%,所以2019年的一季度沒有特別大的下降;但是二三四季度,尤其是四季度往往是很多交易的爆發期,但是去年并沒有很好的數字出來,所以我們對外講的就是2019年和17、18年是持平的狀態。在2019年三四季度的時候,尤其是四季度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種子項目,市場上在交易、在談的并不少。
2019年整體的數字下降之后,我們做了一些分析,在辦公和研發領域里面,2019年比2018年相比上漲了24%。今天參會的寫字樓、商辦為主的朋友們,大家手里的資產在全世界和全國的各種資本中還是很受關注的。除了辦公和研發領域之外,數據中心這塊去年是比較引人注目的,吸引了更多的眼球,他們是在很多的PE投資的范圍內。除了這兩個明顯上升的業態之外,其他的像酒店、公寓、商業、物流、綜合體全部都比2018年交易額有所下降。這是2019年業態的分布。
從城市來講,2019年深圳和北京這兩個城市的交易額是大幅上升的,除了北京和深圳之外,其他的城市交易額全部都是下降的,包括二線城市。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上海,2019年大宗交易的交易額比2018年下降了將近30%。
上海到目前為止整體的供應量、空置率包括未來的供應量都遠遠超過北京,這是市場供需關系的問題,導致很多投資人在上海已經沒有辦法下單收購物業了,我們跟外資的金融機構聊的時候,他們對上海投資項目的預計是成熟期間的寫字樓能達到80%的出租率基本上就已經很滿意了。但是在北京,尤其在座的各位手上管理的核心資產,低于90或者95%的出租率,都是不常見的。在今年初受到疫情的影響,一些項目達到了10%的空置率,這個在歷史上都是很少看到的。
商辦這塊,為什么深圳大宗交易上升這么多,主要因為幾個比較大的交易,包括中國人壽和華僑城有一個類融資的項目,單一項目就達到了上百億,所以有一個大的提升。
以上是過去一直到2019年年底的大概的市場情況。
我們最近統計的2020年一季度大宗交易全國情況,左邊的數據539億,是挺嚇人的,但是這個交易額度從數字上算,比2019年一季度下降了57%,因為大家應該還記得2019年一季度其實占2019年大宗交易的44%。
可以看一下細分,北京市場還是下降最少的最穩定的,180億的成交比去年下降3%,也有長安街邊上的LG大廈,一棟樓達到了80億的額度;包括通州的成大廣場,賣給了中國三峽,也有40多億。所以就北京市場我們自己內部和行業里面一直說,北京的寫字樓從業朋友和行業的同事們還是在全國幸福的市場。上海降幅57%,深圳下降了83%,因為提到了剛才說的華僑城交易出現在2019年1季度。廣州基本折了一半。
辦公研發占了整個市場交易額的53%,還是比較吸引市場眼球的。因為一些自用的需求交易,內資占了絕大多數,和2019年的比例基本差不多。外資在中國大陸的地產類的投資作為避險也好,長期投資也好,看到了未來的機會也好,都是有一個持續加碼的態勢,從2018年就開始,包括股票市場,不斷的有資金買中國的股票,這個趨勢短期內不會快速下降。
以上是現在的情況。
講到未來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點,我們團隊在2020年的春節之后、疫情之后,我們發現春節不斷延長的時候做了一件事情,和國內大概140家左右的投資機構,有中資、外資、保險資金、個人投資者、家族的投資團隊等,做了一個調查問卷。我們收回來122份的有效回復,基本上每家投資機構只有一個人代表回復,當時二月份給我們的市場回復顯示,大家對國內的疫情控制和經濟的恢復以及投資的興趣點是很正面的。
那時候寫字樓+產業園區的商辦地產,還是受到了所有投資人最大的關注,北京和上海的寫字樓資產,當時是平均98%的持續保持關注度。問卷里面唯獨錄入了一個百分之百,也就是所有人都投的項目,就是上海的寫字樓,百分之百的外資受訪人表示持續關注,這個是高于北京的,也是讓我們比較驚訝的問卷的反饋。
但是那時候是在海外疫情并沒有大面積爆發的時候,緊接著三四月份歐美的市場受到嚴重的影響,包括股票的下跌和隔離的政策出來以后,我們現在對后期有了更進一步的判斷,就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北京市場上,包括上海市場,很多的LP已經承諾要投資的項目,因為歐美的整體經濟情況壓力比較大,現在這些機構都在觀望的狀態,當然也不能說全部,但是這個苗頭很嚴重。
最近兩個月的時間,大概每兩三個星期,中國的團隊會和紐約、倫敦、芝加哥很多的主要門戶城市的團隊開電話會議,無論是在疫情對租金收入的影響、地產項目的估值和市場投資人的心態,都會有一些溝通,到目前為止很明顯的一個跡象就是大家都在觀望。其實全國一季度的539億的交易,很多都是在去年的三四季度很深入的在談或者簽了買賣合同、已經在交割的過程中。整體一季度我們看到交易是下行的,預計二季度交易下行的趨勢不會改變。因為最近這段時間,由于盡職調查的工作延續不下去,都在拉長周期。
最近一段時間,三月底到四月份,我們發現市場有幾個特點。因為很多地產開發商的美元債的問題,會有一個兌付的風險,所以現在市場上拿出來的東西、想處置的東西是越來越多的,但是大多數還是都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包括文旅地產,都在流動性差一些的城市,目前看這些項目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差。
從市場上看資方都還在尋找一些好的項目的標的,包括北京、上海、很多的核心的項目,陸陸續續也拿出來,可以談了,但是價格到目前為止沒有大幅度的下降,也是因為長期還是看好國內的資產的。而且現在的大宗交易市場不會這么快的完成,比如北京的CBD某一棟寫字樓即使降低了價格預期,短期內也不會變現,至少持續六個月左右的交易周期,所以目前的價格比較堅挺。但是隨著樓宇空置率的小幅上升,租金的短期壓力,可能會出現一個議價的過程。
我們也看到了未來的供應量的因素,寫字樓和商辦市場其實非常市場化。前兩天黑石在發布一季度報的時候,有投資人問他們對未來的市場怎么辦,他們也是重資投了很多的商辦物業,他們也講經濟的不確定性會降低開發企業對新項目開發的速度。所以我覺得這個市場在未來一到兩年內,中國的甲級寫字樓的開發速度有可能是要放緩的,這對未來投資的意義都是非常明確的。我們預計在今年的二季度會有一個明顯的刺激,不知道兩會之后會釋放什么樣的政策,如果真的像朋友預測的會有很多的貨幣發行、基建到新興行業里面,也會提升大宗交易,這是我們在大宗交易這個市場里面的簡單看法。
來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