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全面小康,品質生活;全球戰疫,品牌力量”,這是第四個中國品牌日的主題。
從2014年的“三個轉變”到2017年“中國品牌日”的設立,再到中央首次出臺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國家層面不斷強調著品牌對中國企業界、經濟界包括未來商界的全球化戰略布局上的重大意義。裹挾于時代的中國房地產品牌,在不斷日積月累中,已成為房地產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深厚的歷史積淀、獨特的發展理念、現實的業績表現和一以貫之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億達中國高級副總裁于大海說。
在新經濟、新常態、新格局下,中國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變局。舊的行業慣性正在更新改變,新的動能正在培育壯大,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開始從追求規模發展上調轉方向,紛紛圍繞“美好生活”提出了未來企業發展的愿景,諸多踐行者以不同的品牌姿態走進人們的視野。
“聚集智慧產業,打造智慧新城”,這是億達中國立志做中國最好商務園區運營商的愿景。從1998年投資建設運營大連軟件園到成長為全國性產業園區運營商,億達中國成為了產城融合這條路上矢志不渝的拓荒者。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靈魂。
于大海表示,未來億達中國將從拓展布局和輕重并舉兩方面,進一步均衡發展;從規劃建設和產業服務兩方面,進一步提升產品力;從數字地產和智慧園區兩方面,進一步升級運營管理;從商業模型和合作模式兩方面,進一步開放創新。使億達中國“產城人”的融合發展模式在更多目標城市開花結果,更好惠及全社會。
我們有理由相信,鋼筋混凝之下,必暗含對生活方式的革新。
“商道”是經營之道,更是人性之道
中國房地產報:您是如何理解“品牌”的?它意味著什么?
于大海:品牌是對傳統產品和服務能力賦予的一些鮮明符號,相較于同類型企業和產品有差異化、令人印象深刻的企業文化內涵在其中。品牌對于形成客群的歸屬感,培養客戶的忠誠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品牌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著清晰的發展目標和長期為之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1984年,億達從大連起步,在這36年的發展過程中,億達的產品始終是以高品質和高品位著稱。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住億達房子,過舒心日子”就已經在大連百姓心目中形成口碑。1998年轉型為產業園區的開發商和運營商之后,經過這22年在產城融合發展道路上的辛勤耕耘,億達在全國范圍內已然成為商務園區運營專家的代名詞。
中國房地產報:您最欣賞的品牌有哪些,這些品牌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學習的?
于大海:因個人性格特點,我更偏愛市場定位清晰鮮明、文化內涵獨特雋永的品牌。比如瑞士腕表百達翡麗的廣告語“沒有人能擁有百達翡麗,只不過為下一代保管而已”,隱喻其高貴傳世的品牌質感。
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我更加欣賞傳承百年的中華老字號。這些品牌在創立之初,甚至商號本身的命名,就已經把企業的立足之本和經營理念融合在一起。
比如同仁堂,有兩副大家耳熟能詳的對聯,即“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和“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很好地詮釋了同仁堂從創業之初懸壺濟世、仁者愛人的企業精神,這就是品牌。
中國房地產報:您是如何理解“商道”的?在“好企業”與“偉大企業”間又是如何思考的?
于大海:老子的《道德經》開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指的是踐行“道法自然”。我理解的“商道”主要是指經營之道,更是人性之道,所謂小商做事,大商做人。好企業是在滿足消費者欲望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從而帶動社會效益。偉大的企業應該是時代和人性的成功。好企業是偉大企業的必經臺階,偉大企業是好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
疫情是促進企業品牌建設的好時機
中國房地產報:億達中國在品牌建設與企業發展方面新的規劃是什么?
于大海:我們認為,深厚的歷史積淀、獨特的發展理念、現實的業績表現和一以貫之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億達中國時刻把品牌建設緊緊依附于公司主業發展和社會效益創造上。20多年來,億達中國通過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和產城融合發展的堅定實踐,已在20余個一線和二線省會城市落地深耕,帶動40多個商務園區的蓬勃發展;遍邀世界著名樂團,在全國多地連續25屆舉辦億達之聲新年音樂會;為160多所鄉村小學捐贈愛心音樂教室,培養音樂師資,惠及鄉村兒童6萬余名。在此過程中,億達中國的主業得以很好的發展,億達品牌得以培育和樹立,影響力、美譽度不斷提升。
總體而言,秉持“輕重并舉”的發展策略,億達中國在全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業績。重投資方面,在深耕大連、武漢的基礎上,近兩年在鄭州、長沙、成都、重慶、合肥等地相繼落子,各項目的投資建設、招商運營取得喜人業績。未來我們將從拓展布局和輕重并舉兩方面,進一步均衡發展;從規劃建設和產業服務兩方面,進一步提升產品力;從數字地產和智慧園區兩方面,進一步升級運營管理;從商業模型和合作模式兩方面,進一步開放創新。使億達中國“產城人”的融合發展模式在更多目標城市開花結果,更好惠及全社會。
中國房地產報:2020年5月10日是第四個中國品牌日,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整個社會經歷了“暫停”到“重啟”的過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對于企業發展您有什么想說的?
于大海:這次疫情對中國傳統產業的沖擊是普遍存在的,但從積極角度來看,疫情又是企業進行品牌建設的好時機。
億達中國從1月20日就開始全面啟動防疫工作,我們稱之為疫情阻擊階段,公司用科學嚴謹的管控,還有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換來了業主和租戶的信任和好感,這并不是一次品牌宣傳,一次文化推廣的活動,是在整個疫情持續期間,日以繼夜的在一線扎扎實實的工作所換來的口碑。
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后,我們的主要目標客戶在企業選址過程中,對在這次抗疫中表現出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專業水準的開發商和運營商將會更加信任和青睞。這次疫情對于億達中國圍繞主業進行品牌建設方面提供了一個好的契機。
中國房地產報:站在未來的視野,您對我們的國家、社會和商業怎么看,有什么期待?
于大海:從國家層面來講,疫情來勢兇猛,中央舉全國之力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全國人民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防疫。充分體現出國家在政治體制上的優越性和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為在相對短時間內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從全社會角度來看,社會是由一個個個體,一個個人組成的,這次抗疫也充分體現出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又依靠人民”的思想。我們欣喜地看到無數“90后”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各條戰線上的無名英雄沖鋒在一線,這些正能量之舉是暖心的,是充滿大愛的,他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和脊梁。
我們相信,人類不可能輕易地被疫情擊倒。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商業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從未來趨勢看,中產階層不斷擴大,人民對美好生活更加向往,決定了在商業的需求側層面將會呈現出更加多樣性以及巨大增量。另一方面,人民素質的普遍提高,也倒逼商業供給側層面將會出現更加人文化、更加藝術化的特點。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新基建的扎實落地,也會促進在商業消費過程中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我們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充滿信心,全身心投入其中,未來一定會有令人欣喜的收獲。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