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創中國2019年業績會上,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孫宏斌對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發表看法。
首先,對宏觀經濟影響。中國經濟恢復比預期要好,在全球比想象的嚴重,估計未來3個月,對經濟影響依然嚴重,疫情持續一段時間還是肯定的,嚴重但不悲觀。全球調整財政寬松,中國貨幣和財政也會寬松的,所以經濟增長不用擔心。美國制造業的回歸、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這一塊是非常需要關注的。
第二,對地產行業的看法,中國的地產行業經過一輪輪調控,從2016年10月到現在三年半,調整后行業風險就不那么大了。現在房住不炒、錢不能太多進入地產,這些邏輯都沒有變,房地產行業邏輯不變的情況下,大漲大跌都不會出現,這是對行業的判斷。
另外關于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優劣:上一輪去庫存政策有問題,本來一二線庫存不多,去庫存后,16年開始限價時出現上漲壓力,三四線房價則實際漲了很多。所以房價如果有風險一定是三四線。2018和2019下半年,市場掉頭時候三四線波動也特別大,分化不平衡,有的城市風險大,有的城市沒風險。一二線的風險是拿地成本高了,一賣就虧,很多企業在南京蘇州杭州,在市場特別好的時候地買貴了,所以銷量好一樣虧錢。地價1-3月依舊堅挺,溢價率提高,因為供應的城市數量少,對地價繼續漲的趨勢不樂觀。
第三,對于房地產來說,疫情對需求端影響沒那么大,整個疫情對中國影響整兩個月,供應這塊我覺得能趕回來一個月。另外疫情帶來的消費變化增加,因為疫情大家都在家里呆了兩個月,對住房體驗更深刻。因此疫情對低密度是利好,對度假型也是利好,所以疫情對需求是積極促進。不過,經濟下行會影響買房的購買力,但是刺激對沖貨幣可以對沖下行影響購買力。疫情后恢復競爭力,還是這個邏輯:房住不炒,均衡穩健、提高綜合競爭力是地產行業的出口。
中國對于地產行業大方向沒有改變的,從監管層的方向來說,也不會收嚴,但肯定比去年有緩和。地方政府到監管層,降融資成本主要還是調融資結構。當然明顯有一個放松,從四季度末到疫情中后按揭額度服務放款速度,比去年有非常大的優化。
今年并購機會肯定比往年要大,今年是洗牌年,但好標的機會不多。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