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裝修裝飾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是廣大消費者實現避坑的根本?傮w而言,裝修裝飾行業準入缺乏明確的制度要求,服務標準也尚不明確。系統科學的規范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擁有一套房子,開啟了安居樂業的起點。再根據自己的心意對房屋內部進行裝修裝飾,則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更豐富更現實的向往。這幾年,反復的疫情讓人們有更長時間與自己的房子共處,不少人將提升居住品質提上家庭議事日程。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過后曾出現了一波改善熱潮,一些家庭希望置換面積更大一點的房子,讓居住空間更開闊,還有很多人選擇將略顯老舊的房屋裝修裝飾翻新。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之下,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熱衷買更多的房子投資,而是把資金用于改善自住房屋。除了以小換大或換到地段更適合生活需求的區域,還有人選擇投入更多資金用于家居環境的升級改造。
你曾有過怎樣的裝修經歷?人們對于裝修行業的吐槽不絕于耳:這里的“貓膩”有點多。網上流傳著不少裝修避坑指南,幫助你在和裝修工長打交道時更少入坑。即使選擇了規模稍大的裝修公司,法律工作者們還是不得不指導廣大消費者避開裝修合同上的陷阱。
消費者遇到的第一大痛點或許就是被裝修公司要求增加項目,合同之外的增項有的是合理的,有的與裝修人員前期的設計不合理、測量不仔細有關,還有的則屬于惡意增項。為了促成銷售,有的裝修公司或者裝修隊伍少報或漏報施工面積,或在合同中故意不寫或者少寫一些關鍵項目,都是為了把初期整體預算降低,等開工后再增加報價。還有的裝修公司私自給消費者做增項,并告知這個項目是一定要做的,以達到多收費用的目的。面對增項問題,消費者應該提前問清楚后續是否會有,并要求裝修人員把增項控制在一定范圍,如果超出太多,就要警惕是否被“套路”了。另外,應該要求裝修的變更或增項需要業主簽字同意方能進行。
裝修逾期問題也很常見。貝殼研究院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家庭有一半都遇到未按合同約定時間交付裝修的問題。造成逾期的原因除了裝修產品、材料未能及時到位外,有很多是因為裝修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工藝水平不足,或者需要返工等。裝修已經完成了大半,即便逾期,很多消費者也只能無奈等待。在簽訂合同時,消費者應與裝修隊伍商定好完工時間,規定因為裝修公司的因素導致逾期的,需要其負賠償責任。
現在很多裝修都是整包的形式,一些裝修材料或者用品也是由裝修公司提供。這時,消費者需要盡量與裝修公司確定品牌,避免裝修方以約定的材料無貨、替換成類似商品的辦法以次充好。
裝修合同還須防止“文字游戲”。比如裝修方可能提出各種部品長度不足整數的以整數計算,超過整數米的按延米計算。照此約定,比如3.2米的長度,會按4米計算工費,這無疑會增加費用。應避免類似的模糊計算辦法,并把雙方商定好的算法寫進合同。
你也許和我一樣,對家具建材市場門口“改水改電”“刷大白”等招牌旁邊招攬生意的裝修工身影并不陌生。伴隨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家裝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裝飾裝修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也涌現出一些較為知名的品牌裝飾裝修企業。但總體而言,裝飾裝修行業呈現“大行業、小企業”的特點,行業的分散性較強。裝修公司大多是地方企業,甚至絕大多數裝修工程都是由工長帶著小施工隊完成,連鎖家裝企業的數量占比僅為10%左右。
裝修裝飾行業目前尚存在集中度低、供應鏈冗長、流程不規范等問題。推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是廣大消費者實現避坑的根本。應加大對行業的引導和規范力度。從事家裝行業的很多是小微企業或個體勞動者,處于缺少組織、一盤散沙的狀態,給行業規范和市場監管帶來一定難度,也是造成市場亂象的根源。我們觀察到,一些城市出臺了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但總體而言,裝飾裝修行業準入缺乏明確的制度要求,服務標準也尚不明晰。因此,整個行業系統科學的規范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來 源:經濟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