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撬動產業落地
近年來,地方政府設立的產業基金,正在加速。2022年,在國內投資圈中,百億級甚至千億級別的母基金招GP的消息層出不窮。
同樣,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產業基金對于促進城市大健康產業的升級與引領,作用與價值愈發明顯。不久前,在大健康產業基金領域,就有一則消息格外引人關注。
2022年10月,規模百億級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投資了3支子基金,出資規模5.25億,基金總規模達17.5億。其中一支子基金的設立目的就是服務海口市招商引資,基金的儲備項目以癌癥進口藥品、干細胞應用、醫療康養等產業的招引項目為主。
公開資料顯示,這支“自貿港基金”定位為省級政府投資基金母基金,原則上采用“母-子基金”投資方式運作。而在子基金GP的遴選上,將重點投資于有行業或者產業經驗及背景的投資人所管理的子基金。從而將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讓基金進一步面向市場化。
自貿港基金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子基金、“一園區、一基金”、項目共同投資和投貸聯動等方式,基金將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撬動國內更多優質企業、頭部基金機構落地海南。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呈現出政府牽頭、基金規模大,聚焦產業升級與產業導入,這正是目前國內產業基金發展的一個趨勢。
產業基金呈現井噴態勢
2022年,從大健康賽道來看,不難發現產業引導基金正是“井噴”之年。并且,國內的生物醫藥領域政府引導基金以地市級、區縣級基金為主,政府引導基金分布呈現“下沉式”特點。
例如,在上海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的背景之下,為加快推動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成立了總目標規模500憶,首期募資近100億元的上海生物醫藥基金。
煙臺市設立資金總規模達500億元的“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母基金”,基金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拓展資金鏈,重點關注初期研發、團隊招引、項目落地、新藥引進等領域,讓資本更好地賦能生物產業發展;
安徽省政府出資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現代醫療和醫藥產業基金,借助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和引導效應,促進財政與金融聯動,逐步建立完備的產業發展生態系統,引領全省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可以看出,產業引導基金在各地政府主動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吸引高端要素資源聚集等方面正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政府引導基金已成為國內一級市場最大的LP,并且在帶動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還是以大健康產業基金為例,政府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充分結合,組建大健康產業基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當地醫藥大健康戰略性產業,成為政府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
大健康產業基金的蜂巢探索
在大健康產業領域,政府引導基金結合產業政策是地區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其中,政府引導基金作為LP投資于子基金是其發揮社會資本撬動和引導產業集聚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能夠深耕產業,且匹配當地投資定位與地區產業發展相符的GP是更顯得稀缺。
因此,對于以產城融合為戰略,在多個城市打造出產業地標,深耕產業運營的復星蜂巢來說,成為與政府共建的大健康產業基金GP方則具有天然優勢。
首先,復星蜂巢深刻理解城市產業發展訴求,基于復星強大產業生態與全球化視野,對產業發展規律和產業發展節奏有著的強大判斷能力。在能夠為城市選準產業,踏準進入節奏,亦能夠為當地帶來嶄新產業活力,有效推動當地產業升級。
健康蜂巢旗艦項目——上海徐匯濱江復星中心,就充分印證復星蜂巢強大的產業投資與運營能力。項目在產業脈絡上與徐匯楓林生命健康產業園區一脈相承,未來將深度參與到大健康產業孵化和健康研發產業轉化這一關鍵環節中來,全面賦能當地產業發展。
其次,復星蜂巢在大健康領域的產業基金打法已有充分實踐與成功案例。在天津,健康蜂巢就踐行了 “一城一產一基金一蜂巢”的模式,以基金投資醫藥企業作為起點,建設產業園作為產業載體,實現產城融合和產業生態的閉環。
天津空港經濟區,生物醫藥是產業特色名片。復星蜂巢在此落地了天津空港經濟區健康蜂巢項目,助力天津濱海打造生物創新龍頭。在產業驅動層面,項目依托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研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復星產業和資本優勢,通過“基金投資+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孵化”的模式,秉承產城融合理念,促進生物技術研究所科研成果產業化。
在今年,復星蜂巢更是將產業基金作為蜂巢打法進化的重要手段。未來,復星蜂巢將結合經濟、人口、產業、市場等因素,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都市圈等4大區域內的多個城市,推動產業基金落地。
由此可見,伴隨著復星蜂巢“產城融合”戰略的深耕與發展,再結合目前各地政府圍繞產業基金,推動推動優質產業的導入和落地。蜂巢模式在產業基金的賦能之后,將進一步強化復星蜂巢的產業優勢,驅動蜂巢打法加速進化。
來 源:FORTE復地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