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縣經濟開發區里,服務北京的半導體廠房建設熱火朝天;凌源市生產的汽車零件,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汽、福田的組裝廠……遼寧朝陽,正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走向振興。
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朝陽曾建有凌源鋼鐵廠、生產過中國第一輛平頭大卡車,在計劃經濟時代取得過輝煌成績。但由于工業制造局限于初級產品,礦產采掘停留于粗加工階段,朝陽的產業在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后逐步掉隊。
“舉一綱而萬目張。”突破發展困局,關鍵要深化改革,激活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對此,朝陽首先進行了縣鄉財政“分灶吃飯”改革,推進招商引資。隨后,確立“飛地經濟”為發展新引擎,依托7個縣區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7個“鄉鎮飛地經濟”產業園。“巢”筑好了,“鳳”從哪兒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朝陽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不日貫通的京沈高鐵將讓朝陽一小時通達北京和沈陽,形成了獨特的區位優勢,也讓京津冀產業向朝陽轉移有了可能。很快,朝陽的招商團隊就涌向了京津冀的各個區域,結合當地鎳礦開采、汽車制造、金屬冶煉等特色開展全產業鏈招商。據統計,2019年,朝陽共引進京津冀項目222個,其中絕大多數是先進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企業,產業轉移的“雁陣效應”不僅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更為地區未來發展走向高精尖儲備了潛力。
今天的朝陽鄉鎮財政收入大幅增長,GDP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不在京津冀卻在京津冀的輻射中實現了新生,朝陽經驗不失為環京津冀地區可以借鑒的生動范例。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三地人民的機遇,協同、開放的思路也是周邊省市尋找發展新動能的良機。目前,遼寧省已經正式提出,將充分發揮朝陽、阜新、葫蘆島的區位優勢,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在農業、制造業、旅游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對接。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京津冀協同邁向深入,環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將獲得更多新動能,給更多人帶去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