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人們生活和消費方式的改變加速線上消費,綜合類電商平臺、日用消費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成為大灣區倉儲物流的主要需求來源。某大型跨境電商服裝企業(下文簡稱為S)對大灣區高標倉庫釋放出強烈的需求,受到市場矚目。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S和其上游主要供應商及電商平臺在廣州、佛山和肇慶共租賃了近百萬平方米的高標倉庫。他們逆勢而上,這一現象也引發出行業對于未來物流倉儲更多的探討與思考。
新型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
不難發現部分服裝紡織企業已經走上了電商化、平臺化、集中化的整合升級道路。具體而言,以S為代表的企業正采用Real Time Fashion(即時零售)這一新晉的商業模式。有別于傳統零售及快時尚,即時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衣服設計到產品送達整個流程運轉速度遠超前者。這要求企業自身對上下游更高的管控能力,也意味著更多的SKU(最小存貨單位)供消費者選擇。
大灣區完善的制造業基礎和短平快供應鏈吸引即時零售商加大布局
相對于其他城市群,大灣區具有完善的制造業基礎。特別在二、三線城市,中小企業占比較高的經濟結構和長久的外向型經濟傳統,使這些城市成為即時零售電商發展的一片沃土。
S的成功側面論證了大灣區的確具有一些吸引即時零售平臺電商的獨有特質。盡管起步于江蘇,S的爆發期卻是在其將幾乎所有供應鏈都搬遷至廣州番禺和佛山高明之后。這兩個區域完善的服裝產業供應鏈由眾多極具活力的小型制衣廠組成,形成了獨特的行業生態,他們為S提供了遠超其國際競爭對手的靈活性,最小的SKU訂單甚至可以以30件為最低標準,響應速度也顯著快于行業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S為小供應商們提供了穩定的訂單、更加優越的設計、品牌資源和現代化的管理,以及最重要的——現階段大數據在產業中的廣泛應用。二者的結合使本地的服裝產業迅速得到升級,突破傳統制造業的困局。
顯而易見,S的成功將吸引更多參與者入局。
服裝業的即時零售商業模式將催生更多高標倉庫需求
考慮到珠三角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中小規模的制衣廠構成市場主體這兩大特點,服裝業的即時零售模式將對原供應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整合現有資源則成為能否實現該模式的勝負手。換句話說,對于供應鏈的升級優化是高標倉需求增加的根本原因。由于企業將負責成衣倉儲的環節,大規模、標準化、設計合理、區位便捷的高標倉能集合來自不同制衣廠的成品,有利于貨物下一步的高效配送。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對于原材料供應效率及產能提升更加執著,位于產業鏈上游的面輔料供應商及其平臺同樣需要高標倉以加快面料、輔料集中化進程,迅速響應市場變化。
基于服裝即時零售的特點,我們從硬件和選址兩個角度簡單探討企業對于倉儲空間的要求:
硬件要求
·高層高、承重和合理的柱間距以滿足自動化分揀設備的安裝
·為實現商品的高周轉率,對于卸貨平臺數量、卸貨門寬度要求更高
·更高的消防等級防止服裝中的易燃成分造成危險
·合理規劃庫存的分區和出庫動線以應對不同國家地區的發貨需求
選址要求
·高時效性和頻繁的物料流動要求產地倉和中轉倉靠近主要生產組團
·成品的發貨倉則應盡可能靠近快速貨運樞紐,例如機場
·如果涉及跨境業務,無需將倉庫設置在消費集中地區
即時零售將助力大灣區物流倉儲未來發展
同樣的成功邏輯將適用于大灣區其他的傳統制造業。預計即時零售與傳統制造業的互動將在中短期內大幅提振大灣區高標倉儲需求。此外,未來粵西、粵北將承接核心城市制造業轉移,其相關物流倉儲需求勢必也將隨之轉移。相關解讀可參閱仲量聯行發布的《重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圈層與空間布局》白皮書。
大灣區倉儲物流市場目前供需大致平衡,未來新增倉儲供應將維持較為平穩的狀態,隨著需求的增加將有助于租金進入上行區間。同時鑒于現階段偏遠地區仍有土地成本優勢,加上高標倉稀缺,大灣區內相對外圍城市的倉儲物流市場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認為提前關注及布局大灣區的物流倉儲業,著眼于未來即時零售平臺的新需求將有助于市場參與者在下一步市場變革中占得先機。
來源:仲量聯行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