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城市的產業經濟發展。2020年,受近期新增供應加大、存量去化速度較慢等影響,上半年,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的總存量已突破900萬平方米。北京全市空置率繼續上揚達到16.2%,較2019年底環比上升4.9個百分點。
在空置率持續位于高位,租戶退租或縮租造成空置面積無法快速被填充的壓力下,租金也出現繼續下滑的情況,所有區域租金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據統計,亞運村商圈二季度租金環比下降3.0%,中關村商圈租金環比下降1.9%,中央商務區商圈租金環比下降0.8%。
但在該等重壓之下,部分寫字樓項目仍在逆勢突圍,正在逐步走出疫情陰霾。據近期項目業主方走訪了解到,中海商業持有、運營的位于亞運村區域的寫字樓中海國際中心、中建財富國際中心兩項目均處于滿租狀態,也為市場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無疑,疫情給北京寫字樓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但仍有部分項目逆勢突圍,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運營邏輯?
靈活應對“!迸c“機”,危中尋機。中海商業一直以來的運營標準體系發揮強大作用,通過“近端管控、遠端篩查、工具創新、運營賦能”等方式嚴格防疫,多管齊下,創新抗疫。
正確處理“穩”與“進”,謀定而動。客觀研判內外部環境,創新經營模式,通過精細化客戶運營,維穩優質客戶,并根據疫情實時調整招商推廣策略,助力面積去化。
有效平衡“近”與“遠”,要立足當前謀長遠。堅守品牌長期價值并創新發展,秉承“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專業深耕,穩健運營。
經歷疫情洗禮后,企業對寫字樓服務和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智能化的硬件,更多的軟性服務成為剛需。在此情況之下,兼具軟硬件核心競爭力的業主方凸顯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高水平的運營服務也成為留住客戶的關鍵性因素。
來源:中指研究院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