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搶抓新時期經濟發展戰略機遇,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基建產業已發展成為核心主業之一,業績連年快速增長,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全球影響力和行業地位大幅提升。美國當地時間8月18日,擁有全球權威性和知名度的2021年度ENR“全球承包商250強”榜單發布,綠地集團旗下綠地大基建集團首次入圍并排名第9位,與中國建筑等7家中國企業進入前10強,體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基建行業的領軍地位。
“此次躋身全球前十,將是綠地集團基建產業更快更好發展新的起點,綠地將為打造中國基建國家名片不斷努力!本G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綠地集團入圍全球承包商前十,是綠地基建產業近五年業務規模從400億元躍升至4000億元以上實現十倍增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的集中體現和充分肯定。綠地基建產業在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突出重圍,主要原因在于堅定看好基建行業的巨大發展空間,找準傳統基建行業、基建企業的痛點,發揮綠地集團特有的體制機制優勢、資源平臺優勢和科技創新優勢,用全新方法進行改造和發展,打造了基建產業轉型創新、升級發展的綠地樣本。綠地結合自身綜合優勢,用新思路、新機制、新科技、新領域、新模式的“五新”方法,已將基建打造成為綠地的一張企業新名片。
2020年上半年,綠地抓住我國新型城鎮化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歷史性機遇,綠地大基建集團正式組建,注冊資本200億元,全面統籌、協調和推進基建產業發展,產業平臺功能作用凸顯,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加速基建產業的全面發展。通過投資設立、收購兼并等方式,綠地旗下已擁有了綠地城投、綠地城建、貴州建工、江蘇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廣西建工、上海水利等核心基建成員企業,形成了“布局東西南北中、覆蓋投融建造管”的發展局面。綠地基建產業技術實力過硬,擁有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0家,甲級設計資質24項,涵蓋建筑、市政、公路“三特三甲”資質;20余家省級企業技術及工程技術中心、1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全國首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0余家裝配式、鋼結構、智能制造基地。
綠地集團基建產業的競爭優勢和產業亮點日益突出。一是規模領先優勢,擁有一批千億級和500億級成員企業,初步形成全國化布局和全球化布局。二是品牌疊加優勢,“綠地”的全球化品牌影響力與各成員企業區域性品牌影響力相結合。三是區域深耕優勢,各成員企業都是有著數十年歷史的地方建設主力軍,發揮綜合優勢獲取區域性競爭優勢。四是激勵機制優勢,通過混改、二次混改、項目股份化等方式,充分激發各級單位的積極性,特別是混改讓員工變股東,充分激發內生動力。五是技術創新優勢,以全面提升創新能力為主線,以“科技創新+設計引領”為導向,構筑符合國家產業方向的高端、高新、高效產業體系。成立綠地大基建研究院,聘任多名院士作為首席專家,支持并引導成員企業快速提升發展硬實力,為產業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強調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張玉良表示,“十四五”開局,基建行業正發生著急劇變革。站在全球第一梯隊的新起點上,綠地集團將適應新情況、新趨勢、新要求,繼續發揮好綜合優勢,不斷推動基建產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實現集群化發展、生態化競爭、資本化運作、科技化提升、集約化運營及精細化管理,綠地大基建集團將躋身全國領先的萬億級、科技型、綜合性投資建設服務集團,鑄造推動綠地集團持續快速成長、進軍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引擎。
今年上半年,綠地基建產業搶抓機遇,業績保持了快速增長,產業能級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市場拓展大力推進,新簽合同金額3837億元,同比增長44%,中標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2個,包括100億元級項目2個、50億元級項目2個。項目管理持續加強,搭建重大工程項目庫,打造高產值、高質量的項目群。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52項,包括中國鋼結構金獎等國家級科技成果21項。專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通過混改完成對上海水利工程集團的投資并購,進一步補齊產業鏈短板。
來 源:中國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