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互聯網戰場“硝煙”再起。
2月2日,抖音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交訴狀,起訴騰訊壟斷。抖音方面主張,騰訊通過微信和QQ限制用戶分享來自抖音的內容,構成《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抖音要求法院判令騰訊立即停止這一行為,刊登公開聲明消除不良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9000萬元。
這是自2020年底《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公布以來,國內首例發生在互聯網平臺之間的反壟斷訴訟,消息發布后瞬間登上熱搜。
隨后,騰訊方面迅速做出回應:“我司暫未收到關于抖音起訴我司的相關材料。騰訊及其產品遵循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理念為用戶和第三方產品提供服務。字節跳動公司的相關指控純屬失實,系惡意誣陷。字節跳動及相關公司還存在諸多侵害平臺生態和用戶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繼續提起訴訟。”
巨頭互掐,雙方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尚待法律裁決。不過,二者如此刀槍相對,在業內人士看來,實則是為了各自利益的爭奪。
“頭騰”再次上演口水大戰
“頭騰大戰”從2018年4月戰火燃起,至今已有3年時間。
當時,微信和QQ開始封禁抖音,用戶分享抖音鏈接到上述平臺均無法正常播放。但騰訊旗下及其他第三方短視頻應用,如微視、快手等,均可在微信正常分享和播放。
抖音認為,騰訊封禁抖音的行為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表征。封禁不僅損害用戶權益,破壞抖音產品和服務的正常運營,還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騰訊的)壟斷行為,妨礙了技術進步和創新,對于提升經濟效率和社會福祉并無裨益,而只能有助于其扭曲其他領域的競爭、鞏固自身已有的市場地位”。
隨后,騰訊緊急回應稱:“我司暫未收到關于抖音起訴我司的相關材料。”騰訊表示,騰訊及其產品遵循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理念為用戶和第三方產品提供服務。字節跳動公司的相關指控純屬失實,系惡意誣陷。
騰訊認為,字節跳動旗下多款產品,包括抖音通過不正當競爭違規獲取微信用戶個人信息,破壞平臺規則,已被法院多個禁令要求停止侵權。“字節跳動及相關公司還存在諸多侵害平臺生態和用戶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繼續提起訴訟。”
導火索或為爭奪短視頻風口
作為互聯網行業頭部企業,字節跳動和騰訊業務龐大,難免有掙紛。有媒體統計,2018年頭條和騰訊互訴案件超過500例。此次爭端的導火索,是近些年被看作風口的短視頻。
在2020年,短視頻穩居第一流量入口。《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短視頻以人均單日110分鐘的使用時長超越了即時通訊。根據艾瑞報告,短視頻行業市場規模在2021年將邁入兩千億市場規模水平。
一位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指出:“互聯網流量紅利觸底,短視頻賽道被看作是下一個風口,商業化發展突飛猛進,已然動了市場蛋糕,二者相爭說到底也是為了各自利益。”
此前,雙方糾紛已經鬧上法庭。2019年3月,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裁定,要求抖音立即停止將微信/QQ開放平臺授權登陸服務給多閃使用的行為,同時,多閃此前通過抖音擅自獲得的微信/QQ用戶頭像、昵稱也被勒令停用。
對于法院裁定,抖音雖然表示尊重,但也堅稱不認同騰訊主張。
針對騰訊昨日回復,字節跳動再發申明稱,確實有部分專家和法院支持騰訊關于個人信息屬于騰訊商業資源的主張,但字節跳動認為,用戶對自己的數據具有絕對的、可完全控制的權利,應遠高于平臺權利,用戶數據不應該成為騰訊公司的“私產”。
在字節跳動看來,騰訊封禁最初理由是“短視頻整治”,而在整治期間,自己卻推出十幾款短視頻產品。互聯網是有記憶的,這樣的事實基礎,不容騰訊抵賴,騰訊所謂的“惡意構陷”沒有任何依據。
截至發稿前,針對字節跳動再次申明,騰訊方面暫未做出回應。
“互聯網行業糾紛從2011年3c大戰起就很常見。如今法律對互聯網行業相關舉措更完善,更有利于穩定競爭秩序,加速行業進入規范化開放發展時代。”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抖音和騰訊的糾紛,對于流量判定確實存在疑惑,至于結果如何,還需法律做出公正判定。”
來 源:長江商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