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夏幸福正式公布2020年半年報,截至公告期末,實現營收373.72億元,其中六成來自環北京以外區域,都市圈發展帶來的能量明顯被激發。
在地產行業普遍轉型背景下,布局都市圈已成為普遍共識。未來,都市圈將作為經濟增長主戰場,成為滿足國內需求和加速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背景下,率先規模化布局的華夏幸福,在大量的資本注入之下,將有助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地方經濟和金融機構的戰略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快速布局 形成“3+3+N”戰略格局
8月28日,華夏幸福發布2020年半年報,截至公告期末,實現營收373.72億元,其中六成以上來自環北京以外區域。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0.62億元,凈利潤率16.2%。資產負債率83.1%,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比年初亦下降0.76個百分點,呈持續下降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環北京以外區域的銷售額占公司整體銷售額比例從上一年度的58.21%進一步提升至64.98%,異地復制效果持續顯現。從營收來看,2020上半年,環北京以外區域實現營收231.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6.48%,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8.24%上升至62.01%,總營收占比首次超越環北京地區。
華夏幸福相關負責人表示,華夏幸福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3+3+N”的戰略格局,圍繞核心都市圈的戰略選址布局能力已經成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的護城河。
依托都市圈布局的產業新城,華夏幸福在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城市建設、產業集群打造、城市運營、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載體和工具。隨著華夏幸福異地復制的不斷推進以及產業服務收入占比的持續提升,一方面說明該公司的發展符合國家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戰略;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的收入結構進一步得以優化。
產業新城收入的提升,使得受到宏觀調控的房地產收入比重進一步下降,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強。其中,新增簽約投資額624.6億元,引入企業176家,平均新簽約投資額同比增長10.7%。產業園區結算收入198.44億元,同比增長45.7%,整體收入占比首次超過房地產業務。多個百億產業大項目進展迅速:一期投資160億元的泰嘉光電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開工,投資135億元的欣旺達動力電池項目在南京實現量產,計劃總投資105.8億元的亞瑟醫藥、總投資50億元的協鑫集成等企業實現簽約。產業項目發展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固安新型顯示特色產業基地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大廠影視眾創空間獲頒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在產業帶動下,華夏幸福回款率由去年同期的61.6%上升到72.5%,提升近11個百分點。另外,報告期內,公司在資源儲備上加大投資,新取得土地使用權成交金額為241.52億元,實際支付土地款金額為134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存量土地儲備規劃建筑面積1273.94萬平方米,較年初增加215.98萬平方米,相關土地資源也將在下半年開始陸續啟動建設。
在此背景下,華夏幸福已獲得中誠信、大公國際、東方金誠等多家國內知名評級公司“AAA”主體信用評級。
占領都市圈 重塑競爭優勢
具體來看,在保持環北京都市圈業務穩健發展的基礎上,華夏幸福密集布局長三角,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加快布局粵港澳都市圈三個高能核心都市圈;推進布局鄭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三個高潛核心都市圈和其他潛力核心都市圈。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和核心區的轉型升級,都市圈外圍地區將成為核心區人口和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地,也將成為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質服務的理想成本洼地。
人在哪,發展就在哪。從數據看,人口向重點城市集中的趨勢越發明顯,大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強化。2018年,我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數量從2006年的68個增長到91個;城區人口超過400萬的城市從2006年的11個增長到19個。同時,2018年,30個都市圈的城鎮人口凈增量占全國凈增量的73%。在都市圈里,有70%人口增量集中在外圈層,也就是說,都市圈成為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地域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都市圈已成為中國由“制造工廠”向“創新工廠”轉變過程中的核心區域和動力源泉,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主要發源地,也是未來沖破國際技術封鎖的關鍵突破點。都市圈核心區的技術和人才集聚疊加外圍技術產業化與先進制造能力支撐,形成的“創新尖峰+產業高地”模式成為中國都市圈的核心優勢。
前述人士指出,基于強大的經濟中心城市、緊密的城際經濟聯系和完善的城鎮分工體系,都市圈受益于市場優勢、聚集效應、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逐步發展成為空間布局集約、產業競爭力強勁、創新活動高效的創新空間形態。
分析認為,企業從擁擠的大都市遷移向更寬敞的衛星城市,不但可以擁有更多的使用空間,也因地價、房價、招工、供應鏈等各項成本下降,重塑競爭優勢。
資源賦能 分享都市圈發展紅利
對中國經濟而言,進一步發展都市圈和城市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談到中國經濟內循環以及未來五年的發展時,強調了發展城市群、都市圈的作用,認為城市群的發展紅利將超過數10萬億元。
一方面,要通過城市群都市圈建設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另一方面,要跳出現有資源稟賦的約束,用新技術、新應用促進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在這些新增長極、新動力源中尋找擴大內需的機會和空間。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區經濟圈等地區已經開啟了大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過程,其中的紅利將高達數10萬億級。
華夏幸福的核心業務——產業新城,正在向平臺化發展,通過為入園企業提供孵化、服務、投資,為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助力推動地區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
當企業從都市圈中心城市遷移到都市圈外圈層,進入產業新城的園區時,通過先前土地和廠房置換所獲得的資金,再加上華夏幸福提供的集服務、孵化、投融資于一體的企業平臺,為自身轉型升級注入了必要的動力。
對那些處于轉型升級中的老牌制造企業來說,華夏幸福所提供的一系列資源以及配套服務顯然極具吸引力。許多國家戰略型企業,例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都通過和華夏幸福合作,將部分相關產業落地產業新城,以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和經營效率。
此外,華夏幸福導入眾多高精尖產業集群,在浙江各產業新城內導入并打造生命醫療大健康、智能網聯汽車、影視傳媒、新型顯示、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下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文化創意等10余個高精尖產業集群,切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其中,以嘉善產業新城為例,已引入各類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52人(次),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
與此同時,華夏幸福十分重視并積極培育園區內的企業上市。從2019年5月起,公司全面梳理園區企業,建立科創板上市儲備庫,助力重點企業登陸科創板。華夏幸福還在此基礎上成立專業團隊,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對接資本市場的服務,如:積極組建產業基金,為企業引入戰略投資方;助力企業理順募投資產,幫助解決土地、廠房等投資擴產的需求;組織企業學習科創政策、上市合規要求,幫助企業對接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在華夏幸福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固安信通成為河北省第一家申報科創板的上市企業。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