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的置業來說,今年是戰略鞏固年。”8月21日上午,在美的置業2020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美的置業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總裁郝恒樂表示,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房住不炒是長期戰略,穩是大方向。大規模價格戰邏輯是不成立的,當然有些城市會存在去化和價格壓力。
截至6月30日,美的置業實現營業收入209.36億元,同比增長47.5%;毛利55.23億元,同比增長8.5%;利潤及綜合收益23.54億元,同比增長2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4億元,同比增長14.4%。
“下半年的去化策略仍然是兼顧流量、價格,保持相對的平衡,采取‘一城一策’‘一盤一策’的基本策略。”郝恒樂表示,接下來,公司將堅定戰略,進行精準投資、精細運營和精研創新,進一步鞏固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銷售額三分之一
用于動態補貨
“在精準投資方面,鞏固城市升級戰略,做實原來已經進入的城市,在某些城市進行換倉換檔,提升單城市產能和效能。”郝恒樂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進入60多個城市,城市布局基本完成,接下來是怎樣在這些城市深耕的問題。
據中報顯示,截至6月30日,美的置業土地儲備的總建筑面積為5431萬平方米,涉及295個物業開發項目,覆蓋全國18個省級行政區的61個城市,其中通過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參與了67個項目。一二線城市占比57%,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占比47%。
在舊改項目布局方面,美的置業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林戈表示,舊改項目儲備了10個,預計可售貨值為550億元,已經轉化項目4個,預計可售貨值為193億元。預計今年還將新增轉化兩個項目,預計可售貨值為109億元。
“上半年疫情下土地市場出現冷熱不均,發達城市土地熱度非常高,主要原因還是資金避險行為,有限資金要往高能級城市聚集。”郝恒樂表示,“四季度后,往往是房企資金相對較緊的時刻,土地熱度和溢價率應該會有所控制。”
“在拿地策略上,會根據年初定下的用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的資金來補貨,同時會根據凈現金情況進行動態調節。”郝恒樂進一步稱,公司沒有必要激進高價拿地,公司土地儲備是相對充足的,下半年會選擇合適時機進行策略性補地。
“未來市場基本趨勢是穩,但也有不確定性,公司拿地策略相對審慎,對新進城市和新增土地很謹慎,拿地不一味推高,會按照自身定下的核心財務指標標準對每一塊地進行精準研判。”郝恒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內部認為,在相對穩定市場售價預期下,按照利潤率8%的標準去衡量,但8%不是機械紅線,會根據不同城市情況進行彈性管理;另外更看重IRR指數,一般要達到20%的標準,一定要產生合理回報。
融資成本
持續降低
審慎的拿地擴張策略之下,美的置業繼續保持較為穩健的財務盤面。
截至2020年6月末,美的置業凈負債率下降至86.8%,較2019年期末再降2.2個百分點;現金總量約260億元,現金短債比2.26。此外,公司還有874億元尚未動用的銀行授信額度。
“公司債務結構正在優化,一年之內到期債務占比為21%,兩年之內占29%。現金短債比達到2.26,處于健康區間。”林戈表示,另外,公司的融資成本近年來也在不斷降低。
截至6月30日,美的置業新增借款平均加權融資成本為5.18%;加權平均融資成本降低至5.52%,在同規模民營房企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今年2月份,公司抓住窗口期,發行“2+2”期限公司債,利率低至4%;8月發行一筆“2+2”期限公司債,利率再次走低至3.98%,創下公司發債利率歷史新低。
對于融資成本下降的原因,林戈表示,第一,上半年整體融資政策偏松;第二,公司穩健財務風格得到市場認可;第三,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看到了美的置業重視資產結構和運營效率,靠內生動力而不是靠杠桿推動增長;第四,公司目前的融資沒有用股東的征信,但股東的背景間接給予了美的置業良好增信。
總體來看,內外形勢變化正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模式加速迭代升級,客戶需求、行業競爭邏輯正發生深刻變化。在這一趨勢下,美的置業聚焦運營力、產品力、服務力和營銷力,堅定推進城市深耕和升級戰略,以“雙輪驅動”戰略強化“提質增效”能力。
來源:證券日報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