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騰訊公布二季報,整體營業收入與利潤表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實現營業收入1148.83億元,同比增長29%,Non-IFRS凈利潤301.53億元,同比增長28%,高于彭博中位數預期,再度實現超預期增長。
具體來看,騰訊各項業務板塊均保持同比、環比增長。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298.62 億元,同比增長30%。該板塊在騰訊收入中占比已達到26%,因公有云消耗量增多(尤其是互聯網服務及民生服務行業)帶動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縱觀騰訊二季報,業務數據背后,從騰訊云、產業物聯網到小程序服務升級、社交用戶月活持續增長,“數字新基建”是貫穿其中的關鍵詞,數字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盤活經濟“內循環”的重要支撐。
最大企業級投入 All in新基建
2020年,“新基建”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進入加速期。在全社會積極抗疫、保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今年5月,騰訊宣布了一件“大動作”:率先拿出5000億元,用于新基建與產業互聯網的進一步布局,全面升級“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研究資源”三大能力。
一季度突發疫情讓騰訊產業互聯網技術和產品能力被快速證實,同時也加速了其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速度。
湯道生表示,“以新基建投入為契機,線上線下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公益機構以及廣大用戶將共筑數字生態共同體,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我們相信,加速新基建必將有利于實現數字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更緊密地對接,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5000億三大投入方向看,基礎建設方面,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服務器、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操作系統、5G網絡、音視頻通訊、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都將是騰訊重點投入領域。
其中,在數據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技術創新方面,騰訊將加速云啟產業基地、工業互聯網基地、創新中心、產業園區等方面的建設。同時,騰訊還將推進內部頂級科研專家和實驗室與國內外頂尖高校的交流,搭建科研平臺,加強產業研究和人才培養,投入重大科技攻關,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
目前騰訊是國內互聯網企業投資新基建規模最大的,也表明堅持數字產業建設是騰訊的戰略長期發展方向。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2019年,在全球TOP5云廠商中,騰訊云增速排名第一,高達111%。
騰訊產業互聯網布局“以投帶產”拉動國內數字經濟“內循環”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夯實打造其TO B生態能力,與生態伙伴共同做大做強,有效拉動數字經濟內需,促進整個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
工業互聯網拉動轉型 多點開花
二季報中,如市場預期云市場開工尚在恢復中。騰訊表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下,線下項目的交付工作尚未在第二季完全恢復,但騰訊與金融機構及公共服務領域客戶簽訂了重大合同,同時擴大了在醫療、教育、會議及展覽等新興垂直領域的業務。
2017年,國務院曾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今年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也是工業互聯網被劃分為“新基建”的第一年。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騰訊云正在加速與傳統制造業的“親密接觸”,助力工業巨頭們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二季度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重大合作也明顯增多。
公開數據顯示,7月14日,工業富聯與騰訊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基于雙方在新基建領域的優勢能力及資源,推進云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為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打造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數字“燈塔工廠”標桿, 共同建設數字產業合作伙伴生態圈。
近年來,工業富聯對智能制造升級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著強烈需求,此次合作升級將充分利用騰訊云在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的領先優勢,協助工業富聯完成企業云平臺建設,推動內部業務系統及應用遷移上云,以及新技術在制造現場及企業管理的應用。
2018年,騰訊云就開始于工業富聯合作,幫助其快速完成平臺云化部署,結合騰訊云與合作伙伴提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BOSS解決方案,可對外提供多租戶的工業應用服務。數據顯示,工業富聯已經通過聯合騰訊云打造的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海量工業設備,積累了一大批工業機理模型,搭載上千個工業APP,依托富士康構建的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渤海灣、京津冀業務版圖,已在廣東、浙江、山西、河南等17個省市推廣應用,服務了近1000家工業企業用戶。
在與機械巨頭三一重工的合作中,騰訊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工程機械行業的智慧服務中臺。以最基礎的“人工接打電話”場景入手,按照傳統模式,客戶如果要召請維修服務,必須要經過人工接聽、客戶查詢、錄入工單、聯系派工等環節,平均每一個召請來電的待機時間在20分鐘以上。
新系統啟用后,通過企點智能客服率先應對海量咨詢,并且可以利用智能語音導航來分流各類咨詢,通過智能調度系統自動流轉至對應的服務人員,快速處理完成客戶售后服務需求,實現業務閉環。整個環節將縮短至5分鐘。同時,中臺還將上線新一代客服AI機器人,高效應對83%重復咨詢問題,讓客戶體驗更佳。智慧服務中臺還集合了智能會議、智能外呼、智能調度、智能客服助手等一站式客服能力,大幅提升服務效率和準確性。
此外,騰訊還將AI功能充分融入到工業云解決方案中來。騰訊云助力華星光電實現了人工智能在AI判片的應用,通過AI圖像技術,有效實現對液晶面板進行缺陷智能識別及判斷,速度提升10倍,縮減人力50%,每年幫助華星光電節省成本超千萬元。
今年以來,騰訊在江蘇張家港、山西長治等落地工業業云基地或工業云平臺項目,推動地方經濟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發展,打造地方工業互聯網行業標桿。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騰訊云近年來不僅在傳統游戲、視頻等行業保持領先,在工業云、政務云、金融云等領域快速發展。
根據Gartner數據,過去三年,騰訊云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從全球18位躍升至全球第5位,2019年騰訊云超過IBM,增速在Top5廠商中繼續位列第一。
微信數字經濟服務生態內功升級
財報顯示,騰訊助力傳統零售商進行數字化轉型,通過小程序協助其恢復營業。隨著經濟活動復蘇,二季度通過小程序產生的交易額環比有所回升。
今年以來,騰訊微信生態內,直播、視頻號、小店計劃、小商店先后面試,外界直呼,騰訊要做電商了。與其說騰訊要下場做電商,不如說,騰訊在為更多的中小微電商搭建便捷、低成本的數字化服務平臺。
公開信息顯示,微信小商店可以為商家提供商品信息發布、訂單和物流管理、營銷、資金結算、客服與售后等電商經營場景的基礎功能,同時還升級小程序直播功能,全方位支持商家自主開店經營。
小商店商家無需開發技術也沒有費用,微信不向商家收服務費或傭金,商家暫時也無需繳納保證金。未來,微信還將在逐步開放個人開店。目前微信小商店現階段支持售賣的商品種類已經超過1500個類目
微信支付也在8月6日宣布正式面向小商家上線“商家小程序”。商家小程序基于一系列數字化技術和政策,具有免開發、無門檻、易操作的特點,幫助小商家更快速、全面連接線下商品庫,讓線下門店高效實現數字化升級,實現智慧經營和移動管理,找到新的營收增長點。
疫情期間,微信小程序悄然成為了政務辦理、官方信息查詢、健康出行、商戶獲客、在線教育等多個重要場景的“新基建”。這對于小程序接下來的商業化進程是絕佳的“加速器”,事實證明微信也在努力推動小程序“獨當一面”。
6月份,微信悄然更新了“搜一搜”功能,作為服務商業化重要載體的小程序,“服務搜索”可以讓商家的小程序快速出圈,更容易被用戶搜索,精準觸達客戶,搜索快遞、寄快遞等相關詞匯就會優先顯示相關內容的小程序。7月,微信小程序開通支持分享朋友圈,進一步加強小程序流量的轉化。
而小程序直播自2月公測以來,開播商戶數量更是增長迅猛,僅兩個月時間開通小程序直播商家數環比提升90%。直播最快一天即可開通、流量社交屬性強、轉化效率高等特點,這些都是小程序直播的獨有優勢。
微信視頻號的推出也將進一步完善微信商業生態,短視頻可以和電商小程序打通,內容植入帶貨鏈接,也可以拍攝帶貨視頻,同步公眾號及朋友圈,進一步吸引有興趣的用戶關注,購買、收藏。
公開數據顯示,在智慧零售領域,2019年,騰訊智慧零售與110+家零售品牌深化零售數字化探索,借助小程序倍增行動,幫助商家小程序日均GMV平均提升2.7倍。
微信生態一邊連接超12億用戶,另一邊,微信支付月活躍商戶超過5000萬家,對用戶消費升級、服務需求升級快速反應,充分發揮產品能力和數字化生態優勢,正在成為服務內需升級與加速經濟內循環的“連接器”。
來 源: 時時企聞網觀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