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風財訊獲悉,綠地控股(600606.SH)已與廣西省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主要涉及“六大領域”及區域開發建設、基建、科技、國際貿易、大健康等產業,綠地預計未來5年內,在廣西新增總投資額將超1000億元。
此次協議簽署,也意味著綠地控股參與廣西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廣西建工”)混改事宜敲定。
混改廣西建工
2019年已有消息稱,綠地控股入股廣西建工。今年1月3日,廣西國資委發布廣投集團重組的消息,進一步理清了綠地的參與路徑。
彼時信息顯示,綠地控股與廣西建工將組建“綠桂建設集團”,綠地控股占比51%,廣西建工占比49%,重組后,整體推進上市工作。
綠地則向風財訊表示,此次參與廣西建工的混改,主要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方式最終打造綠地、地方國資、管理層及核心員工共同持股的“三元股權結構”。而在其中,按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的說法“國資比重最好不要超過50%”。
公開資料顯示,廣西建工是廣西自治區直屬第二家國有千億元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新簽合同額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為中國企業500強企業,連續8年穩居500強省級建工企業第二位、西部行業企業第一位。
而在廣西建工之前,綠地已先后成功對貴州建工、江蘇省建、西安建工、天津建工以及河南公路工程局等區域基建龍頭實施混改。
“綠地混改模式”顯然已成為綠地業務擴張、營建合作以及對外輸出的重要渠道。
自2015年通過引入五家投資機構入股金豐投資,綠地實現了整體上市,一度被視為國企混改的典型案例,綠地也在各處的“試驗”中,嘗到了國企混改的甜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綠地的混改,集中在“大基建產業”。
在綠地規劃中,到2020年,大基建產業需要占到整個集團的半壁江山,目標經營收入超過4000億元。
雖然大基建(2018年)毛利率3.72%,遠低于房地產主業。但張玉良一直相信“大基建有望貢獻更大規模的利潤。”
綠地在大基建領域,一直計劃實現8%-15%的凈資產回報率。
無疑,做大做強是利潤與資產回報率的前提,而規模是做大做強的前提。
1000億增投廣西
實際上,混改之外,綠地此次是與整個廣西省的全面戰略合作。
在綠地2020年的布局規劃中,廣西地位逐漸顯現。合作協議透露信息,綠地預計未來五年內,在廣西新增投資超1000億元,重點投資國企混改、國際貿易、科技創新、總部經濟、大健康、軌道交通等“六大領域”。
而上述千億投資規模,尚未計算目前綠地已投資的項目規模。
據風財訊了解,截止目前,綠地在廣西參與投資建設的項目約14個,其中南寧項目10個,開發建設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近300億,涵蓋城市綜合體、產業小鎮、醫康養社區、風情商業街等物業形態。
在綠地控股最新的規劃中,在科技創新領域,綠地將參與廣西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經濟新業態發展,聯合高校和科技企業,打造綠色科技城、高校孵化園、科創總部基地。
圍繞“東盟科學創新中心”的搭建,綠地計劃在南寧市選址建設綠地科技城、綠地雙創中心及科創總部基地等重點項目。
在國際貿易領域,綠地則主要計劃推動“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在廣西落地,打造綠地·廣西東盟全球貿易港。
大健康領域,以南寧興寧三月三文化旅游產業園醫藥健康產業項目、南寧明陽三產融合示范區國際康養旅居度假項目等“醫康養”項目為試點,引進一批頂尖國際醫療機構。
總部經濟領域,全力打造南寧綠地集團東盟總部項目。
軌道交通領域,發揮TOD軌道交通站城一體化經驗,加大對南寧TOD、城市更新等領域的投資。
張玉良表示,2020年是“新十年”的起步之年,也是綠地推進高質量發展、邁向雙萬億規模的關鍵之年。從廣西這個東盟門戶、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開始,綠地在新的一年將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求動力。
來源:風財訊
編輯: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