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在大灣區組織架構的“分分合合”終于塵埃落定。
近日,綠地香港(00337,HK;昨日收盤價2.48港元)公告稱,將從母公司綠地控股(600606,SH;昨日收盤價6.37元)收購廣州綠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綠地)全部股權,總代價72.6億元,其中包括36.4億元股權轉讓價以及36.2億元凈負債款項。交割后,廣州綠地將成為綠地香港的全資子公司。
通過此次收購,綠地香港獲得包括廣州綠地主體公司、46間子公司、3間共同控制實體及6個分支機構。截至今年6月30日,廣州綠地于廣東省持有35項物業,其中29項物業位于大灣區。這意味著,收購廣州綠地將為綠地香港帶來超7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對于收購的目的,綠地方面表示,此次整合主要是更好做大做強綠地在粵港澳重點戰略區域的發展,做大做強綠地香港這個上市平臺的中長期高質量發展。
意料中的“整合”
“此次收購事項與本集團的策略相符”,綠地香港在公告中的表述,毫不掩飾對擁抱大灣區的欲望。
實際上,早在2019年,綠地控股就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指揮部,投資有潛力的泛珠三角區域主要城市,建立并維持土地儲備。彼時,該指揮部由綠地香港總裁陳軍直接負責,也表露出綠地香港“上位”的跡象。
陳軍統管綠地廣東事業部的這一天,來得很快。今年2月,綠地香港就頒布了《關于成立綠地香港灣區投資管理公司及相關人員任命的通知》。其中,綠地香港總經理室研究決定成立綠地香港灣區投資管理公司,聘任綠地香港首席運營官侯光軍兼任綠地香港灣區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姜忠民、楊建、謝麗、杜福根任新成立公司的副總經理。
以綠地香港為核心的綠地大灣區“軍團”已然亮相。
實際上,此次廣州綠地被“吞并”,業內并不意外。因為近幾年,綠地廣東事業部開拓乏力、業績增長乏善可陳。
數據顯示,綠地廣東事業部2011年業績為7億元,2018年為284億元,近8年時間僅提升了200多億元。2019上半年,綠地華南區域僅實現營收148.21億元。及至今年3月,綠地廣東事業部更是曝出降薪傳聞,難掩業績難題。
“其實大灣區本身就需聯動廣東以及香港地區,把綠地香港和廣東事業部整合,在組織架構上也更容易形成合力。畢竟此前,由于綠地香港和綠地控股的拿地和開發并沒有清晰界線,兩者在部分城市可能形成競爭關系,這會加劇內耗!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
沖刺“千億”目標
早在2017年8月,綠地香港11.4億元收購佛山文旅項目首入珠三角;2018年,綠地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第二子,以18.55億元收購肇慶宋隆小鎮70%股權及負債,擬建設廣佛西超大型國際健康生態城,建筑面積超過180萬平方米。
而綠地廣東房地產事業部自2011年成立,至2019年已有31個住宅、大型城市綜合體及產業項目,遍及廣州、佛山、東莞、深圳、江門、汕頭、陽江、茂名、湛江、深汕合作區等10個城市及區域。
此次收購將為綠地香港其帶來超7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憑借著本次交易,綠地香港將填補其在大灣區的布局缺陷。而二者資源整合后,陳軍的目標其實已在業績會上表示過——“沖擊千億”。
不過,今年前9個月,綠地香港、其子公司及其聯屬公司累計實現合約銷售約為224.16億元,同比下降了34.26%;已售合約總建筑面積則約為1731670平方米。
按此前公布的550億元的年度目標計算,綠地香港前9月僅完成了年度目標的40.76%。
為實現目標沖刺業績,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綠地香港會通過并購、小股操盤、合資合作等方式建立與土地方、資本方的合作機制。在管理上,綠地香港在收購中也會涉及眾多負責人的變更。同時,對管理層的考核也會嚴格要求四個方面,分別是利潤、回款、凈資產收益率、銷售額。
來 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