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停業一個多月的海底撈終于對外宣布復工,北京、上海部分門店將開始營業,其它城市門店也將陸續開始營業。
此前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布的《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顯示,餐飲行業復工率目前仍然相對較低,主要原包括,政策不允許、企業認為消費市場尚未恢復、安全責任大、缺乏足夠的防護物資以及復工審批難、食材供應不足等方面,其中受政策限制復工的企業在報告調查企業中居多數,而此次海底撈的復工也被看作為餐飲行業可以嘗試有序復工的信號,但餐飲行業復工須建立在完善的防護基礎上。
據了解,海底撈從1月26號開始暫停營業,并且全部門店暫停營業,僅保留了部分可負責外送的門店的外送業務在疫情期間正常營業。同時,停業期間海底撈也籌備了半成品產品開始通過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售賣,但在此期間,海底撈一直沒有重啟堂食生意。
北京商報記者也就此次復工事宜聯系到海底撈,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海底撈長時間停業,至今才開始宣布復工主要是結合門店所在地區的防疫政策和對復工的部署和要求。除此之外,與海底撈門店貨品、供應鏈及人員準備情況也有直接關聯。
上述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今日起恢復營業的第一批85家門店的營業時間較平時也有不同的調整,具體信息可通過海底撈公眾號查詢,目前海底撈也在積極準備其他城市的門店復工事宜。海底撈也已經為復工門店制定了相應的防護措施,對門店進行健康公示、消毒公示,門店每天會進行全面通風,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公勺公筷,要求門店員工佩戴口罩服務等舉措以加強門店復工后的防護工作,保障用餐消費者及門店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對于一些網友關于海底撈門店復工很可能引起大量消費者排隊聚集的關心,海底撈方面也表示,復工門店安排了專人倒流,避免聚集,同時配備紅外線體溫計和75%酒精,為進店顧客量體溫和手消毒,體溫在37.3度以內方可到店就餐;店內餐位安排隔桌而坐,隔位而坐、對面錯位而坐,保證間距。暫停后廚參觀以及與顧客直接接觸的服務(美甲、擦鞋、游樂園)。
海底撈的復工對于餐飲行業而言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對于受疫情影響,損失慘重的餐飲企業而言,能夠重開堂食意味著企業的經營也可以開始逐漸步入正軌。但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布的《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顯示,在參與調研的餐飲企業中,復餐飲企業復工還存在很多難題,除了政策、供應鏈等問題外,人員也是限制餐飲企業復工的難點之一。目前大多員工處于隔離、休息等待狀態,復工的企業中復工員工僅占比35%,其中69%復工餐企中復工人員比例集中在15.72%左右,27%復工餐企中復工人員比例集中在61.44%左右。另有4%的餐企選擇與物流商超共享員工,以緩解人力成本壓力。
另外,也有餐飲業內人士認為,餐廳即便恢復堂食經營,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新回到正軌。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表示,餐飲企業目前的狀態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很難短時間內恢復疫情之前的狀態。因為,即便餐飲企業做好全面復工的人員準備,目前的供應鏈仍不足以支撐餐飲企業全面復工,此外消費者端也存在問題,即便疫情目前已經有所好轉,但防護仍然是當下的重點,消費者需要做好防護就要盡可能的避免前往公共場所,在外就餐的頻率和需求也會相應減少,而對于餐飲企業而言,堂食復工防護工作更重要,因為一旦出現因在餐廳就餐出現的病例對于餐飲品牌本身及企業接下來的發展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因此很多餐飲企業對于堂食復工仍然處于觀望的狀態,而是通過選擇持續發力外賣、自建外賣渠道、半成品、便民蔬菜攤等方式來緩解疫情給企業造成的影響。
另有餐飲業內人士認為,餐飲企業在復工的同時,也須注意做好防護工作,要設立專門的監督崗位,避免出現多人聚餐、店內人數過多、店員防護不到位等情況,同時也須注意在這個特殊時期避免因防護問題與消費者發生沖突等問題。
來 源:北京商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