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串聯城市文化脈絡,市井風情,濃縮城市經濟影像。蜀地文化的煙火氣息縈繞在大街小巷之中,營造出獨具市井情愫的空間氛圍感與文化認同感。而今,隨著文化與消費習慣的演變,如何提升傳統街區,打造更具魅力的城市名片,成都市最新發布的《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指引》給出了答案。
條特色商業街區重喚城市記憶
煙火人間三千年,魅力蓉城街坊間。2年內打造161條特色商業街區,如何讓它們呈現百態風貌,合力成為成都一道靚麗風景,是一個備具挑戰性的課題。憑借對城市發展與規劃的深度理解、對街區及社區商業的獨特洞見、以及在零售商業領域的專業經驗,仲量聯行華西區零售地產部和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被成都市商務局委任進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指引》課題研究。在特色商業街區的規劃打造中,來自仲量聯行的商圈專家遵循“以傳統商業功能為基底,注重產業植入、科技賦能及場景營造”的發展原則,讓街區與產業、城市、客群及居住共生。
首創 “8+4”工具體系
提升特色商業街區風貌
在大量街區中,居住功能特別有助于創造一個“活躍的中心”,居民24小時的日常生活對城市街區的活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特色商業街區的打造,需要優先滿足地緣客群的生活需求。在此次首創的特色商業街區建設“8+4”工具體系中,8大共性工具從“均衡發展的公共服務、建設完備的基礎設施、整潔和諧的建筑風貌、舒適愜意的慢行系統、智慧前沿的交互體驗、清新宜人的生態環境、良序善治的管理體系和科學系統的街區運營”8個維度規范了街區整體風貌形象和優化了街區基本功能,讓街區與城市共發展,滿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品質生活需求。
而不同區位的街區,因其在地文脈、歷史肌理等不同,又會形成自己獨有特色,并構成多層次的價值。通過結合片區規劃、現有資源和客群需求等要素使用4大差異工具來實現千街千面,即從“建筑形態、業態內容、商業品牌和運營活動”4個方面著重塑造多元化場所認同感,以實現成都文化的連續性。
7+類消費場景繽紛呈現
“8+4”工具體系最終會釋放出街區差異化的無限種可能,構建出“活力休閑場景、藝術文化場景和風味美食場景”等7+類精彩紛呈、百花齊放的多元差異化街區場景體系。
而我們正在進行的四圣祠和耿家巷特色商業街區打造策劃項目,正是對該建設指引的實際運用。
來 源: 仲量聯行JLL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