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整個文旅業都按下了“暫停鍵”。那么,疫情之后文旅業恢復發展的形勢應當如何看待?出路又在何方?從理性研判的視角來看,筆者認為疫后文旅業一定會迎來春暖花開的恢復發展。這需要文旅企業做好轉型升級、引導消費的文章,通過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整體提升來搶抓機遇,更需要政府部門從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政策扶持上給予引導和支持。要積極營造企業、政府與社會等協同參與的氛圍,形成主動應變的同頻共振,才能培育支撐文旅業疫后恢復發展的強大力量。
對文旅業疫后恢復發展的可能性預判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許多行業都有序復工復產。但因文旅業的特殊性,要全面復工復產目前仍有困難。尤其是國際疫情蔓延還波詭云譎,國際旅游何時恢復更是未知數。據有關國際機構預估,2020年全球旅游業將衰退45%~70%,影響到7500萬個就業崗位。毫無疑問,文旅業這種近乎“癱瘓”的慘淡是最值得重視和關注的,文旅企業所遇到的困難也是最需要幫助和舒緩的。
然而,我們對文旅業的未來發展卻不能失去信心和希望。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困難和挫折總是在所難免。在辯證法看來,困難和挫折、風險和挑戰只不過是影響事物發展的某些因素或者說只是發展過程的曲折性,它并不代表事物走向未來的必然性喪失。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基于這一理解,疫情的沖擊可以看作是發展過程中的暫時性或階段性回調,而回調的意義就在于它將為新的更大發展集聚力量。
其實,為了阻斷病毒傳播而實行嚴格的“禁足令”,長時間處于不聚集、不聚餐、不聚會的隔離狀態,會讓人產生嚴重的厭煩情緒。因而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渴望戰勝疫情之后的徹底“解封”,渴望經濟社會生活重回正軌的各種安好,渴望實現美好生活的自我追求。這就意味著,在疫情結束之后每個人都會萌發“重獲自由”的心理釋放。而在現代社會最能享受心理釋放的行為方式就是投身于自己喜歡的文化和旅游活動當中。比如,選擇走進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影劇院,去體驗文化藝術帶來的審美情趣和精神享受;比如,選擇走進大自然去縱情于山川、森林、大海、湖泊、田園之間,去體驗游玩的激情、嬉戲的歡樂與美食的誘惑,等等。如果說經歷疫情災難讓每個人都有這種心理釋放的沖動,那么文旅業一定會迎來令人歡欣鼓舞的全面復興。
文旅業的疫后發展亟待企業的自主提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事物發展總是通過不斷戰勝困難而前行的。而要戰勝困難,自身就必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客觀法則。如果說疫后文旅業將會迎來春暖花開的“好日子”,那么能否分享到這塊“蛋糕”,就看企業能否經受住大浪淘沙的生死考驗了。因為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贏得未來;而要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就需要自主提升,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此,每個文旅企業都必須迎難而上、革故鼎新、開拓前行,不可墨守成規、無所作為。
首先,要重視研判疫后文旅市場發展的剛性需求。只有把握好文旅業恢復發展的重點、燃點和爆點,能適時推出滿足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搶占市場、贏得主動。其次,要謀劃好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能否把疫情沖擊的壓力變成發展動力,關鍵就在于如何推動自身的轉型和創新。如果不轉型、不創新就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即使疫后能夠搶到一些機會或撿到一些便宜,很可能也會因為“老套”或“陳舊”而被市場所拋棄。再次,要在引導消費上下功夫。對于文旅企業的發展而言,新產品開發和新業態拓展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活力所在。因為文旅消費必須“新”才有吸引力,所以要著眼于新產品的開發和新業態的引入,要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來謀劃企業的新發展。
文旅業的疫后發展呼喚政策引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疫后文旅業的振興和發展需要文旅企業敢于擔當、頑強應對、主動提升,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及時引導、大力支持,為文旅業的疫后發展提供各種有利的政策條件。
首先,要對如何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給出一個明確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指引。要解決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方向問題,通過確定未來發展的總體布局來謀劃政策支持的重點,引導文旅業的健康發展,避免一哄而上、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惡性競爭。要讓文化與旅游融為一體、形成合力、相得益彰。
其次,要強化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思考,推動“文化+”與“+文化”以及“旅游+”與“+旅游”的區域全覆蓋、產業全覆蓋和過程全覆蓋。要突破文旅業發展的傳統邊框,為文化與旅游發展走向全空間拓展、全產業對接、全天候拓展和全過程服務的跨界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尤其要在項目支撐、金融支撐、科技支撐、人才支撐、平臺支撐等方面,為疫后文旅業的恢復發展、創新發展、協同發展拓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渠道。
最后,政府部門應當就如何幫助文旅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制定有效的扶持措施,從管理、服務、財政、金融、稅收和社保等各個方面為企業紓解燃眉之急。要堅決落實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嚴格防控的基礎上制定旅游景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博機構的開放指南或指導意見,精準有序地推動文旅企業復工復產;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旅游服務,著力推動文旅消費、激發市場活力;要鼓勵和支持通過投資入股、股權轉讓、兼并重組、租賃經營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文旅企業,提升企業應對挑戰的綜合實力;要根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已經出臺的扶持政策,制定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的具體解決方案,確保各項好政策及時惠及企業。
來 源:廣州日報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