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房企過半涉足文旅地產
文旅地產是房地產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數據顯示,在百強房企中,已有50多家布局文旅地產,有近十家成立了專門的文旅公司(或集團),其中不乏恒大、碧桂園、融創、保利等地產巨頭。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游地產委員會秘書長蔡云表示,宏觀市場的發展催生了房地產市場多元化突圍的局面。在百強房地產企業中,已有九成涉足文化地產、旅游地產、商業地產、產業地產、健康產業等多元化業務,試圖轉型突圍。
房地產企業通常具有強大的資金基礎及經驗積累,占據產業層面的制高點,可以通過這些積累去做其他產業的投資。同時,房企還有廣泛的C端客戶源,使新增長點具有核心競爭力。此外,從市場供給來看,百強地產企業半數以上已進入文旅地產領域,提供品質和全產業鏈服務的系統產品。
規模性開發時代造就了房企的城市運營能力,而文旅地產則是開發商成為城市運營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具體來看,房企在文旅地產領域的布局方式和打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兩種類型:
主打主題樂園,如恒大童世界、融創文旅城等;
依據當地資源優勢建設特色小鎮,如以華僑城、首創置業等。
文旅大盤的開發周期一般是5年起步,運營業態要以實現持續價值的心態去投資布局。萬變不離其宗,實現后期運營價值才是長期現金流來源和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保障。
那么,前期主打主題樂園和建設特色小鎮的地產都盈利了嗎?
轉型成敗還看盈利
從數據上看,大部分主打主題樂園的文旅地產已經達到新的利潤增長點。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這說明,近幾年來,主題樂園經營者已經成功打破了“中國的主題公園有70%都是虧損的,只有10%能盈利”的業內“魔咒”。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指出,之所以近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業績出現明顯起色,主要是不少經營方開始摸索到了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受此影響,除一些大型、特大型主題公園外,就連一些規模不大或位于二三線城市的中型項目,也都有著不錯的經營成績,部分年營收甚至可以達到數千萬元的規模。
當然,這不僅是主題樂園經營者經營有方,更是中國休閑旅游市場不斷向好發展的結果。
《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國內旅游收入5.13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3%。
從2011年以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國內旅游接待規模年均保持在13.7%;左右的增長,旅游收入則保持在年均20.7%左右的增長。
不僅如此,《2018中國主題公園項目發展預測》顯示,自1993年起,主題公園游客量增速逐漸超過主題公園數量的增速。中國主題公園的年平均游客量也從近100萬提高至2017年的150萬。過去十年(2008-2017),主題公園游客量每年平均增長13%,預計該市場將持續快速增長至2020年。
該報告還指出,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加和交通系統的改善,對休閑和主題公園的需求預計亦將會增加。如開發商和運營商能夠提供高質量,具有愉快和安全舒適游玩體驗的主題公園設施,整體游客量仍會增加。
這預示著,轉型主題樂園的文旅地產日子還將越來越好。
更要看社會效益
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文旅地產既然涉足文化領域,那么社會效益也應該是文旅地產要注重之處。
從這個角度看,建設特色小鎮的文旅地產給社會帶來的效益更多。
據了解,華僑城集團自2016年參與安仁開發建設、運營管理以來,以“文化+旅游+城鎮化”的創新發展模式為引領,圍繞“融”字做好“產城人文”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為古鎮建設注入嶄新活力。
安仁古鎮的公館老街,由樹人街、裕民街、紅星街3條老街構成。華僑城西部集團旗下的成都安仁華僑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紅星街進行了污水管改造和電力擴容,同時新增燃氣管道,98戶原住民用上清潔能源。
此外,安仁華僑城還邀請了精修成都寬窄巷子的原班匠人對老街建筑、公館持續進行“修舊如舊”保護性修復,保留安仁古鎮的原本風貌,積極做好人文保護傳承、風貌人居建設。
為打破傳統古鎮以商品售賣方式為主的商業模式,帶給游客新鮮感受,安仁華僑城對古鎮老街進行了商業業態調整,通過統一規劃、系統運營,引導古鎮商鋪向集現場制作、體驗互動、展示銷售等為一體的現代商業模式轉變。
如今,走在安仁古鎮的青磚路上,
隱藏在古老川西建筑中的“方知書房”讓游客流連忘返;
非遺油紙傘博物館、非遺手工藝油紙傘鋪、“楊薇的茶”等特色文創商鋪隨處可見;
古鎮斜江河南岸的南岸美村依托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成為以“自然、藝術、親子、文創”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
古鎮的蓬勃發展,還為當地增加了就業機會。近年來,不少外出務農的年輕人返鄉,走上從特色小鎮衍生出的旅游、農業、餐飲等行業崗位,還有大批藝術、文創工作者落地安仁,開辦了工作室。
在實踐中,華僑城充分尊重、保護、融入當地的歷史文化,通過向傳統城鎮和鄉村導入‘文化+’相關產業,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努力構建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文脈、共享富裕的美麗圖景,為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實踐范本。
華僑城集團董事、總經理姚軍表示,華僑城將力爭在5年內投資建設50個特色小鎮,50個美麗鄉村。
華僑城發布三季度報公告顯示,2019年前9月,華僑城營業收入約為298.61億元,同比增長21.63%,而三季度華僑城營業收入約為122.07億元,同比增長24.15%。前三季度,華僑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約為49.63億元,同比增長2.36%。
由此可見,建設特色小鎮讓華僑城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政府牽線搭橋的文旅項目
除了主題公園、特色小鎮等大型文旅地產開發,由政府牽線搭橋的文旅項目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取得上也很值得讓人期待。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北京產權交易所等部門召開2020年京郊旅游重點投融資項目推介會,推介會共涉及京郊精品酒店、高端民宿、文旅融合、古舊村落旅游開發等7種類型的35個文旅融合投融資項目,投資總額估值120億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消費結構升級,北京市文旅局會同北交所,專門建立以京郊高端民宿、精品酒店等旅游新業態為重點的京郊旅游投融資服務平臺。而這也是我國首個旅游產業交易平臺。在本次推介會上,該平臺正式啟動上線。
據介紹,該平臺上線運營后,任何瀏覽平臺界面的投資人均可隨時了解京郊旅游投融資項目信息及動態。而此次推介會重點推出的35個旅游投融資項目,將被同步納入該平臺對外發布。
來 源:周軍看娛樂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