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獲悉,《中新天津生態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確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沿循“低碳—超低—近零—凈零”的減碳路徑,在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建筑兩個領域打出品牌,建設一批零碳建筑、零碳社區、零碳園區、零碳島等示范單元。
進入“十四五”,生態城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培育新動能。據統計,截至“十三五”末,生態城累計建成綠地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50%;建立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建成全球首個高層被動房,成為北方綠色建筑示范基地;68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全部完工,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實現固體廢物智慧化管理,開創“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國際合作新模式。
下一步,生態城將全面推行2.0指標體系,做實做細無廢城市、海綿城市、鹽堿地治理等發展策略,實現生態城市內涵升級、標準升級、技術升級、規模升級和示范升級。近期,生態城與國網電力濱海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通過構建以綠色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落實“雙碳”發展戰略,同時結合新加坡生物多樣性指數體系,推出適合北方海濱城市特點并在京津冀具有引領作用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到2025年,生態城環境治理力爭從“涵養修復”向“立體生態”跨越,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樹立一流人居環境樣板。
來 源:天津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