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建委、市規自委日前聯合印發《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標準與技術導則》,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分為綜合治理和綜合改造兩部分內容。
改造有何前提?
違法建設要拆除
導則提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主要實施“六治七補三規范”,分為綜合治理和綜合改造兩部分。其中,綜合治理內容是必須完成的,包括拆除違法建設、清理地樁地鎖、整治開墻打洞、清理群租、地下空間整治等。
導則特別提出,拆除違法建設既是老舊小區治理工作內容,又是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改造的前提,對于侵占公共空間、綠地、道路及消防通道的首層自建房屋和上部樓層自建飄窗以及屋面違建等,應依法拆除,并按照原設計進行恢復。按照要求,在改造工程進場前,應完成影響工程的違法建設拆除、私裝地樁地鎖和廢棄車輛清理等工作。在改造工程完成后,應基本完成全部治理內容。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居民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有需求,除了有改造意愿外,也得承擔相應的改造義務,這就包括配合拆除違法建設、治理開墻打洞、繳納物業費、補建續籌專項維修資金等治理工作。
老樓如何改造?
36項內容供選擇
導則中將綜合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類,涉及樓本體改造和小區公共區域改造,按照菜單模式細分為36項。
具體看,基礎類改造是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內容,如對房屋進行抗震加固、對性能或節能效果未達標的樓房進行節能改造、對樓本體進行清洗粉刷等。完善類改造是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內容,如加裝電梯、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適老設施等。提升類改造是為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立足小區及周邊實際條件而推進實施的內容,如增設社區服務與黨群服務中心、健全養老服務設施等。
按照導則提出的原則,基礎類改造堅持應改盡改,完善類改造在堅持尊重居民意愿基礎上能改則改,提升類改造則根據實際情況宜改則改。
效果如何評價?
與“12345”考評銜接
導則提出,堅持黨建引領,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由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產權單位、居民代表等共同參與的議事協商機制,協調解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調解矛盾糾紛,形成治理合力。
同時,作為“民生改善綜合體”,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不僅在工程實施前要通過調查廣泛征詢居民意見,將調查結果作為確定老舊小區整治內容的依據,還得在整治完成后及時組織開展綜合整治效果自評價和居民滿意度調查。在居民滿意度調查中,包含有綜合整治意愿征求、綜合整治方案中回應居民訴求、小區治理情況、環境改善、生活便利性改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情況、施工質量等9項。
導則提出,各區政府可委托第三方對轄區內實施綜合整治的小區開展察訪核驗。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過程管理與完成后效果評價應與“12345”接訴即辦考評結果相銜接。
來 源:北京晚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