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育新能,產業變革開新局。近日,廣州市舉辦“2020年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活動”。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統籌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魚珠片區舉行城市更新產業示范項目集中動工活動,19個重大項目集中動工;在穗東街南灣社區初心館同步開展“決戰決勝舊村拆遷攻堅”主題黨日活動,全區66個舊改項目44個村(社區)黨組織8508名黨員集中簽訂拆遷承諾書。
當天,全區集中動工的19個重大項目,包含10個城市更新產業及配套項目,改造區域投資總額1496億元,以及6個重大科技平臺及其他產業動工項目和3個民生及基礎設施動工項目。
臨港數創中心項目將帶來4倍村集體收益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是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城市能級,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途徑。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作為廣州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將產業導入作為城市有機更新的重點,促進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相融相促、協同發展。
當天上午,隨著主會場一聲令下,該區10大城市更新產業示范項目同步破土動工,包括臨港數創中心、沙步穗莞智創配套區、文沖高端城市配套區(E地塊和A北地塊)、雙沙基礎軟件基地配套區、火村科學城智造孵化園區、華僑社區生態配套區、大塱科學城總部配套基地以及筆村、洋城崗教育配套項目,用地面積合計30.5萬平方米,規劃計容建筑面積116萬平方米,改造區域投資總額達1496億元,啟動項目投資121億元,預計產值或營業收入可達221億元。
位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的臨港數創中心項目備受矚目。該項目是茅崗社區三舊改造集體物業回遷首期復建工程,也是魚珠片區七公里長廊的首個項目,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計容面積約26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約39億元。項目通過“產業創新、以產促商、引商聚流”的方式,強化數字新技術與航運、貿易、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加快魚珠數字經濟板塊建設蓄勢賦能。
“千發展,萬發展,項目投產見效才是真發展。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財富,就是村民一生的幸福。”在臨港數創中心項目動工現場,茅崗社區第一書記余廷慧指著周邊已騰出來的一大片空地,算了一筆賬:過去這里只是一些舊倉庫、舊廠房、貨運車場等低端低效物業,每年收益不到3000萬元;預計三年左右,項目建成運營后,村集體物業價值將達到78個億,每年集體收益預計高達1.1億元,大約是過去的4倍!
余廷慧介紹,今年以來,街道、社區全力配套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區的建設,對項目重新進行業態定位,打造具有高端產業的數創中心,業態主要以總部經濟、商貿綜合體、數字信息、大健康等產業為主,將引入約350家企業,提供約5000個就業崗位,企業年均創收預計超過12億元。“有思路才有出路,我們將對集體物業項目進行管理運營招投標,找出最有理念、最有經驗、最具實力的管理運營商,確保集體收益逐年增長。”
距離茅崗約15公里的南崗街沙步社區,當天也同步啟動的穗莞智創配套區項目,也將借助舊改和產業升級筑巢引鳳,重點導入人工智能、數字信息產業,實現產業發展,集體物業收益倍增。
沙步穗莞智創配套區位于黃埔東路以南,沙步大路以西,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計容面積約22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約20億元,將引入知名企業合作開發,建成集產業總部、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娛樂文化一體的宜居宜業產商新城,吸引產業人才匯聚工作定居。
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離不開一流配套支撐。同屬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的文沖高端城市配套區啟動項目,占地面積合約9萬平方米,計容面積共約3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4億元,為優質人才引進提供宜居宜業的高端居住環境和城市配套服務,推動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
教育配套也在城市更新中不斷得到強化。筆村三舊改造中的筆村教育配套項目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規劃計容面積約2萬平方米,將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設置36班小學、18班中學;與玉泉小學相毗鄰的洋城崗教育配套項目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規劃計容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成后將與玉泉小學合并,增加學位供應,提升片區教育配套水平。
按照計劃,到2022年底,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拆除舊村房屋3278萬平方米,騰出產業發展空間2100萬平方米,66個舊村面貌煥然一新,實現園區有蝶變、產業有躍升、城區換新顏、民生大改善,著力打造產城融合、宜商宜居的現代化國際精品城市。
8508名黨員集體簽拆遷承諾書
舊村拆遷改造工作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事關發展大局和民生福祉,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非常關鍵。黃埔區通過豐富務實的黨建創新,壓實黨員的主體責任,將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貫穿于舊村拆遷全程,在推動舊村拆遷攻堅戰中彰顯黃埔鐵軍精神、展示黨員先鋒力量。
“我承諾,聽黨指揮、為黨盡責、令行禁止、有諾必果,堅決不當‘兩面人’,團結帶領群眾決戰決勝三年完成舊村拆遷攻堅任務。”以“8·28”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活動為契機,黃埔區攻堅舊改再度發力,組織全區17個鎮街、涉66個舊改項目44個村(社區)黨組織8508名黨員,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決勝舊村拆遷攻堅”主題黨日活動,集中簽訂“六帶頭六嚴禁”舊村拆遷承諾書,成立黃埔區“靠埔青年”鐵軍突擊隊,將黨對舊村拆遷工作的全面領導自上而下一貫到底。
當天上午,廣州首個村史館——穗東街南灣社區初心館黨旗高揚,120名村社先鋒黨員帶頭簽下“六帶頭六嚴禁”承諾書。穗東街辦事處主任陸輝從黃埔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胡德開手中接過新建成立的穗東街舊改鐵軍攻堅聯動黨委授牌,同時舉行了黃埔區靠埔青年鐵軍突擊隊成立授旗儀式并進行了集體宣誓,就此拉開了穗東街舊改大幕。
“眼看文沖村拆了之后村民都住上高樓,小區綠化做得那么好,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南灣村民也非常希望早日改造,住上新房子。”活動當天加入黃埔區“靠埔青年”鐵軍突擊隊的南灣社區黨委副書記麥國英說,“改造后,南灣將打造南灣文旅小鎮、科學城大灣區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等高端項目,能夠提升南灣村社面貌,對村民的居住品質和生活品質,以及村集體經濟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為黨員、村干部,我希望帶頭簽約,率先引導家人,帶動身邊村民加入到簽約隊伍中來。”
穗東街掛牌成立街道舊改鐵軍攻堅聯動黨委,以黨建引領推動舊村改造攻堅克難。“我們前期進行了招商表決,通過面對面交流贏得群眾的理解,目前村民支持率超九成。”穗東街鐵軍代表范宏波表示。
每月逢“8”動工舊村改造項目
今年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緊緊圍繞廣州科學城要實現“五年大變化”,中新廣州知識城要“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在全市率先制定《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決勝三年完成舊村拆遷攻堅任務工作方案》及《作戰藍圖》,明確以黃埔港、科學城、知識城三大發展區域為重點,對全區66個改造項目的年度拆遷任務、實施推進計劃等內容進行全面計劃鋪排,通過舊改拆遷以及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和社區微改造,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自全區啟動決勝三年完成舊村拆遷攻堅行動以來,該區積極推動每月逢“8”動工建設一個舊村改造項目,茅崗安置二期、文沖安置四期、大塱集體物業分別于“7·28”“8·8”“8·18”相繼開工,開工面積27.2萬平方米,項目投資22億元。本次10個城市更新項目在“8·28”集中動工,再次掀起了城市更新“快建”新高潮。
接下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一方面加大政策創新供給力度,繼續深化省“三舊”改造改革創新試點工作成果,擬出臺實施《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關于進一步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城市更新10條”2.0升級版),切實提升“快拆、快批、快建”工作成效,對計劃管理、數據調查、方案審批、企業引進、公配統籌、實施建設等環節進行再優化、再提升、再突破,為決勝三年完成舊村拆遷任務和城市更新項目動工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將強化行政司法保障,繼續探索舊村改造房屋補償行政裁決、司法裁判新途徑,打造全省舊村改造房屋搬遷安置補償行政裁決試點區。
截至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累計完成拆遷973萬平方米,開工面積約895萬平方米,累計竣工面積約407萬平方米,累計竣工安置房面積90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1億元,其中2020年1至7月城市更新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同比增長58%。舊村改造項目批復總量、開工面積、投資額一直處于全市領先地位,城市更新實施速度位居全市首位,連續三年全市“三舊”改造工作年度考核排名第一。
來源:廣州市黃埔區委宣傳部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