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始終貫穿于上海城市建設發展的進程之中,這可從當年上海傳唱的兩首歌中得到驗證。
20世紀末、21世紀初,一首名為《上海,你越長越高》的歌曲在市民文化活動中廣為傳唱。其中,“參天大廈入云霄,南浦大橋展新貌”“東方明珠托彩云,城鄉生活節節高”“浦東高唱創業歌,浦西笑迎新浪潮”等詞句,正是那個年代上海人民如火如荼開展城市建設的寫照。
隨著土地利用遭遇“天花板”,上海的城市建設更加注重內涵發展,以及通過存量更新來提升環境品質。特別是,進入21世紀,上海中心城區出現人口老齡化、產業調整遷移導致的活力不足問題。同時,可資利用的國有建設用地增量空間越來越小。在此大背景下,城市更新應運而生。
比如,楊浦區、虹口區曾是上海工業企業較為集中的中心城區。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它們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形成了各自新的區位優勢與發展特色,正在奮力探索一條存量功能性項目升級改造的可行路徑,力爭把“工業銹帶”變為“生活秀帶”。
2016年,上海市旅游局發布了一首城市旅游形象推廣MV《我們的上海》。其中,“城市越來越大,我沒有越來越小;明天越來越好,我用雙手抓牢”“在我們的上海,在不肯停歇的浪潮”等歌詞,尤為引發共鳴。
對照《上海,你越長越高》不難發現,《我們的上海》更多聚焦的是個體主觀感受以及生活品質,個體并未淹沒于城市生長的浪潮中,是對“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生動寫照。
這是一個大流動的時代。人口、資金、信息乃至于土地(經營權),幾乎所有的要素都進入一個快速流轉的軌道。面對激增的人口規模、復雜的社會結構以及多元的階層、主體和訴求,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精細化治理。
比如,面對人口遷徙與“人戶分離”,傳統靜態人口管理模式和村居治理體系愈發不合時宜。這就要求這些城市管理者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及時將相應的管理力量、公共服務資源向城郊接合部、大型居住社區、人口導入地區傾斜,解決“小馬拉大車”的問題,實現城市秩序與城市活力的協同并進。
(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黨校副校長、黨委組織部副部長)
來 源: 解放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