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轉入常態化的當下,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原本開放式的老舊小區,正在經歷從“人防”向“技防”的悄然轉變。事實上,這是按照《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健全完善老舊小區配套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的成果。
此輪疫情防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步伐。7月20日,北京市第15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快推進智慧門禁建設,特別指出,對于無物業和物業管理不成熟的小區,要優先安裝智能門禁等安防設施。智能門禁備受市民關注,不少市民致電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進行咨詢。記者梳理了市民反映較集中的4類問題,并實地探訪相關小區,為市民進一步答疑解惑。
疑問1、裝新門禁能解決老問題嗎?
封閉式管理后,最大的變化就是,小區的大門陌生人不能再隨便進出了。“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嗎?還是真能確保大家的安全?”這是市民在咨詢時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
今年7月以來,東城區東直門街道轄區內共有7個老舊小區正在進行封閉式改造,預計將于8月完工。其實早在今年6月,東直門街道東中街36號樓便率先完成了封閉式改造,后面7個小區的改造工作都是以此為范本的。
通過改造,以往哪些問題能夠得到改善?東直門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副主任呂洪說:“不僅僅是大門能不能隨便進出的改變。”呂洪介紹,改造后小區將增加門禁系統以及人車自動識別系統,此外還將增設黨員議事廳,同時為這些近乎失管的老舊小區聘請物業,“黨建引領、引入物業是改造的核心,目的是讓居民們更有主人翁意識,把自己的社區管起來,增添硬件設施則是一種物質保障!
呂洪說,以前的開放式老舊小區難免會出現物品丟失、公共設施被惡意損壞等問題。進行封閉式管理后,首先解決了安全問題,切實控制了外來人員的隨意進出,尤其在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的當下,守好大門非常重要。其次,封閉式管理還可以解決小區環境臟亂差等老問題。封閉式管理后,優先保障本小區居民的停車利益,外部車輛難以再擠占小區停車位,小區的環境衛生也會得到明顯改善,過去因為人來人往帶來的垃圾問題、樓道小廣告問題等都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疑問2、什么小區適合封閉式改造?
“隔壁小區安裝了電子門禁,但我們小區連物業都沒有,是不是就沒法封閉式改造了?”這是不少市民向12345咨詢時提出的疑問。仍以正在進行封閉式改造的東直門街道老舊小區為例,東直門街道轄區內共有72個小區,東中街36號樓及后續7個小區率先進行封閉式改造,這些小區是如何挑選出來的?
據呂洪介紹,東直門街道轄區內的72個小區中,有42個小區都屬于老舊小區,很多都是由原先某單位宿舍樓、宿舍大院逐漸轉變而來的。時至今日,產權單位不清、因資金有限導致失管,以及沒有物業服務等問題非常普遍。
目前街道挑選出的這些小區,是基本具備改造條件的。所謂“具備改造條件”,首先是產權單位基本明確。雖然產權單位能力有限,但平日里小區至少是有專人進行盯守維護,居民的基本服務可以保障。其次是居民有付費意識,愿意在后期管理中引入物業并支付相應費用。這樣的小區,可以完成從房管科服務到物業公司服務的轉變,基本具備了封閉式改造的條件!5月1日《北京市物業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對于老舊小區引入物業、推動封閉式管理,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進行封閉式改造,居民具備付費意識非常重要!眳魏檎f,東直門街道辦事處進行老舊小區封閉式管理改造,先后投資超過百萬元。但投入后并非一勞永逸,設備的后期管理和維護同樣依賴人和資金。因此,后期引入物業管理非常必要,居民的觀念轉變也很重要,“現在正在改造的7個小區當中,大多數小區的物業費每平方米僅1元,但從‘零’到‘一’的轉變很不容易,需要街道社區耐心細致地做工作!
疑問3、注冊人臉識別系統麻煩嗎?
“一提到智能,就會讓人覺得對老年人不友好。”涉及改造細節問題,人臉識別等智能設備的使用一開始讓很多老人頗有抵觸,一些老人提到,現在智能設備越來越多,就怕自己用不明白,“人臉識別的機器,到底該怎么注冊?”
為了解相關情況,記者走訪了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的多個小區,詳細詢問人臉識別系統的注冊和使用方法。所走訪的小區或是已經完成改造正在試運行中,或是正在進行改造。記者發現,多數小區的使用方式都很近似,其中,特別考慮到了老年人的需求。
“你看現在這個屏幕不僅能測體溫,還能刷臉開門,真方便!”7月30日,在朝陽區和平街街道櫻花園小區,居民告訴記者,疫情期間,該小區從開放式變成了封閉式管理,保留了原有的東西兩門。一開始是大門前立起的帶屏幕的智能識別設備,可以幫助居民們測量體溫,代替了人工測溫。近期,這些屏幕又有了新功能,小區門前加裝了自動門,居民可以“刷臉”進出小區了。
記者從屬地和平街街道辦事處了解到,在櫻花園小區居住的老年人登記人臉識別是可以不使用手機注冊的。居民只需攜帶身份證原件、房產證或戶口簿原件,直接到居委會辦理即可。如果是小區租戶,則攜帶身份證原件及租房合同原件前往辦理。
在走訪過程中,多個街道辦都告訴記者,在注冊辦理人臉識別的過程中,如果老年人、殘疾人行動不便,社區工作人員可以上門提供服務,或由家人代其提交照片,也能完成人臉認證。
疑問4、居民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我們提供的信息身份,如何防止泄漏?”同樣是人臉識別系統辦理的細節問題,同樣是朝陽區櫻花園小區,和老年人相比,年輕人的關注點有所不同。
一位居民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稱,他平時工作非常忙,抽不出時間去居委會辦理,所以想網上辦理,于是他在手機上下載了相關APP。但是,當看到需要在APP上上傳房產證、戶口簿照片后立刻猶豫起來,“這些信息都應該保密的,我傳到APP上,是存在哪個服務器里?誰在看,誰能看,會不會造成信息泄漏?”
記者向屬地街道咨詢得知,該智慧社區門禁系統技術支持公司已在公安機關備案,具有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資質。智慧社區門禁系統企業、物業、社區居委會及政府相關部門將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與監管要求,依法保護居民的信息安全。
無獨有偶,家住朝陽區孫河鄉以及西城區展覽路部分小區的居民,也因對采集人臉及身份信息是否造成信息泄露心存疑慮。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居民信息安全,除了社區門禁系統技術支持公司需在公安機關備案,門禁安裝公司也會簽訂數據保密協議。為避免居民信息泄露,在采集信息時,還會安排專人負責并設定專人專用密碼。此外,采集到的居民信息會通過脫敏技術的處理,本地操作員看不到用戶完整信息,并且不可導出。系統核錄后的信息將存儲于公安部門備案。
記者手記
技防助力基層減負
老舊小區封閉式管理,不僅會給居民提供更多日常生活保障,讓疫情防控工作真正進入常態化,同時這種從“人防”到“技防”的升級,也會為基層減負帶來強大的助力。疫情期間,記者到街道、社區采訪,常常無法及時聯系上要采訪的街道干部和社區志愿者,因為他們總是奔忙在屬地小區里。不僅日常工作不能耽誤,疫情防控還要沖在一線,這樣的長線作戰,給基層工作人員帶來了巨大的精力和體力消耗。
以記者走訪的櫻花園小區為例,從新冠肺炎疫情襲來至今,櫻花園社區黨委共號召志愿者總計200余人,志愿服務千余次。科室下沉干部、社區工作人員除了保證日常工作順利開展外,還無懼嚴寒酷暑堅守在值崗一線,至今無一人請假。工作人員每天6點至24點,2小時為一班,輪流執勤,在出入口進行人員登記、測量體溫等,再加上許多臨時性的急活,工作量極大。
未來,隨著智能門禁系統的落地,小區此前封閉的其他出入口將陸續開放。屆時小區居民出行將更加方便,社區的工作也有望逐漸恢復常態。
來 源:北京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