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當前,各地政府正在加緊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以更大力度改革推進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其中,包括城市空間規劃、城市土地資源配置等在內的城市更新內容成為各地在編制“十四五”規劃中的一個重點。
有專家表示,城市更新未來將撬動十萬億級的內需空間,建議盡快將城市更新上升為國家戰略,并納入正在制定中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統一指導各地做好城市更新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揚州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王毅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關于“十四五”規劃中城市更新的重點,一是城市內澇的綜合整治,加強海綿城市的改造;二是城市老舊小區、棄管小區的更新改造升級;三是城市各類垃圾處置設施的更新改造,如餐廚垃圾設施、建筑垃圾處置設備的更新等。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2016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又明確要求,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
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城市更新,明確提出“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0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0年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文件,對部分城市開展城市體檢工作;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從概念提出到階段性目標設立,再到拆分步驟的具體實施,城市更新正從頂層設計向落地實施加快推進。
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鍵”,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城市更新在具體實施中也面臨許多問題,王毅表示,第一,舊城改造中城市特色及城市建筑特色幾乎被大開發拆除殆盡,取而代之的大馬路、大廣場、大高樓比比皆是,千城一面;第二,城市規劃與設計忽視人文關懷、城市空間布局單調,城市生活配套設施極不完善;第三,城市老舊小區的改造、城鄉結合部環境的改造質量較差,不能適應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針對城市更新問題,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城市更新分會深入全國30多個城市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0.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9%。這兩個關鍵數據,標志著我國城市發展由增量擴張為主,轉入存量更新為主的新階段。而這一過程將大大拉動投資、需求等增長,預計將撬動十萬億級的內需空間,對于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穩住我國經濟基本盤都具有戰略意義。
對此,王毅總結上述問題解決方案,首先,城市政府主要領導要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人為本,搞好城市規劃與設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從城市經濟發展需要和市民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優化城市空間和建筑布局,突出城市特色,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和特色建筑,加強城市更新的綜合治理,提升城市品質和市民生活品質,實現城市更新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最后,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各級政府在城市老舊小區的改造、城鄉結合部環境的改造中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使之適應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來 源: 中國產經新聞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