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新基建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中,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自此,新基建開啟了中國經濟建設的新賽道,也成為了疫情后培育經濟新勢能、推動傳統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5G時代的來臨,意味著科技將推動城市進入數字化新時代,新基建下,也讓我們的擁抱未來產生無限可能。
5G新基建:新基建之首
2020年4月20日,經過了一年多的醞釀與發展,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在國家發改委給出新基建明確范圍之前,社會廣泛認為新基建包含以下七個重點領域:
傳統基建,即鐵公基,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逐漸減弱,如今在以內生消費為主的新發展模式下,其作用相對淡化。相比傳統基建,新基建則主要發力于科技端。
“互聯網”概念和生態健全后繼續拉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可以在生態內形成良性的循環。尤其在當前全球格局大國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加大對新基建領域的投入,是兼顧穩增長和促創新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的7大領域,都需要一張5G網絡作為基礎承載網:
如特高壓電力領域的泛在電力物聯網,軌道交通中的信號控制和通信,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涉及的自動駕駛概念及自動化遠程管理,大數據中心涉及到的數據接入,人工智能領域涉及到的5G終端和智能識別,工業物聯網領域中的機器聯網和學習,這些都需要一個穩定先進統一的5G網絡環境來進行承載和發展。
總而言之,5G基站建設,即為新基建重中之重,為新基建之首。
從1G到5G:網絡通訊的未來
來 源: 鈦媒體APP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