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中國已有近十年的發展歷史。在大眾眼里,區塊鏈一度等同于炒幣,那是一個稍顯混亂的代名詞,也是對懵懂奔跑中的區塊鏈的短暫誤解。
時至今日,區塊鏈對于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拋開偏執,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新浪潮里的區塊鏈?
區塊鏈產業化:從混沌走向協同
這幾天,老干媽和騰訊千萬廣告費糾紛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早在2019年就宣布用區塊鏈解決供應鏈金融"蘿卜章、假合同"問題的支付寶跑出來調侃——希望天下無假章,令人莞爾之余,也讓大家再次看到了區塊鏈在產業應用層上的廣闊可能。
事實上,金融是目前區塊鏈最佳的落地場景之一,尤其是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內測大大提振了區塊鏈行業的信心。當然,不止金融,物流、供應鏈、教育、就業、養老、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各個行業、眾多場景都正在探索與區塊鏈的深度融合,如同互聯網帶來的顛覆式影響一樣,區塊鏈猶如一張網,正在底層構造上一步步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樣的變化,在2019年聯盟鏈長足發展之下已經初露端倪。2019年,隨著區塊鏈技術在產業層面的落地和加速應用,區塊鏈打破與數字貨幣的捆綁印象,在技術和產業賦能層面終于有了實質性的用武之地。
而新基建戰略的提出,尤其是今年4月份區塊鏈被正式列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信息基礎設施而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一環,區塊鏈真正走向產業化應用迎來了史上最好的時代。
眾所周知,所謂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多個產業鏈。
客觀講,新基建本質上是數字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因此,數據共享、數據安全、數據可信、數據確權將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而具備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根溯源、互聯互通的區塊鏈技術就成了新基建的題中之義。
不過,從過往眾多區塊鏈落地項目可以看到,僅有區塊鏈技術掣肘也很明顯,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并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短時間內也很難將經濟投入轉化為產能效益,它亟需要與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其他新技術相結合。這是因為,5G、云計算等是一種生產型技術,主要作用于生產力,而區塊鏈更多是一種協作型技術,主要作用于生產關系,將這種透明、可信的生產關系融入生產力體系當中、降低協作成本,才能更好地發揮各角色的價值。
而區塊鏈與這些前沿技術的加速融合,既是趨勢發展之必須,也很可能會快速推動"區塊鏈+產業"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省市區打造智慧城市時,在大力推進"區塊鏈+"的應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野蠻生長了幾年的區塊鏈行業,已經在近年來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在混沌中追逐數字貨幣名利場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技術協作中助推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將是區塊鏈行業新的歷史使命。
新基建一體兩翼下的四個考量
我想,這也理應是區塊鏈先鋒玩家們義不容辭的新的歷史使命。
不過,要抓住這樣機遇、扛起這樣的使命,考驗的,將是區塊鏈玩家們布局的視野、投入的決心、堅持的恒心了。
前段時間,歐科云鏈研究院發布了新基建下區塊鏈產業的機遇與布局報告,報告中,歐科云鏈用了"一體兩翼"這樣的詞來概括未來趨勢。一體兩翼中的"一體",是指在新基建下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兩翼"即對我國的金融經濟和政務民生兩方面的使用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經濟領域,主要對產業鏈供應鏈進行改造,在政務民生領域,會采用區塊鏈參與政府治理,提升政府服務質量與效率,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區塊鏈能否真正意義上扛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大旗,政策之外,技術、人才、資金以及資源整合缺一不可。
技術自不必說,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這不僅包括基礎技術層面的共識算法、基礎架構、跨鏈等層面的研發與資金投入,也包括應用層聯盟鏈之外,在公鏈、分布式存儲、行業鏈等等上的探索和應用。套用馬化騰的一句話,企業要從新技術的跟隨者變成驅動者、貢獻者。
而技術挑戰的背后,核心是人才的爭奪。目前,區塊鏈這個新興行業的人才儲備還差得很遠,在產學研的配套建設上仍需整合資源,在全球化人才的培養、爭奪和輸出上仍需要花費大力氣。
前段時間,歐科云鏈集團啟動了一項人才發展計劃區塊鏈"鯤鵬計劃",據說要在年內釋放數百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落地等相關工作職位,持續引入人才同時,還將與國內重大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力行業研究及人才培養,3年內鍛造1000+區塊鏈精英。該計劃旨在助力社會就業,推動新興行業區塊鏈人才生態建設,促進產業技術加速應用落地,為以區塊鏈產業為新技術代表的新基建在中國穩健發展夯實基石力量。
類似這樣的人才建設計劃,這個行業其實還需要更多,產學研融合更是為產業打根基的關鍵一環。
政策層面雖然已經對區塊鏈放開,但對于如何培養人才、輸送人才,處于產業中心的區塊鏈企業們都還在摸石頭過河,高校們更是"兩眼一抹黑"了。不過這對于區塊鏈企業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機遇,誰能把更多的高校資源拿過來、融進去,打通兩者關系,誰就幾乎掌握了一張未來的王牌。
而資源整合則是一項軟實力,區塊鏈產業與各產業的協作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資源整合,尤其在可預見的"區塊鏈+"時代,誰調動和卷入的資源多、誰輻射的產業范圍大,誰就有可能占據競爭制高點。
近日歐科云鏈集團旗下致力于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區塊鏈大數據的深度實踐的OKLink正式推出 "起源計劃"——OKLink 生態戰略伙伴營,旨在探索"區塊鏈+"模式,拓展區塊鏈多元化應用場景,從數字化場景延伸至實體領域,充分發揮歐科云鏈在行業內的領軍者優勢,推進基于區塊鏈的新基建產業,打造真正的區塊鏈 3.0。
我想,這將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宏大的開始,區塊鏈+時代,或許真的要來了。以此為始,這個行業不僅需要更多的鯤鵬計劃,也需要更多的"起源"計劃。如果新基建注定是一場盛宴,在這條康莊大道上,我相信一定不缺懷抱使命、縱情向前的布道者和同路人。
越來越好。
來 源: 驅動中國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