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國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圓滿完成。那么,現實生活中,“北斗”系統應用市場究竟有多大?
6月26日,記者探尋“北斗 ”在地圖位置服務、共享出行、地質環境安全監測等多個領域的沈陽蹤跡。東北振興研究院智慧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孟繼民告訴記者,隨著北斗家族的壯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沈陽機遇即將來臨。
“北斗 ”共享出行 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生態
在6月23日當天,不少沈陽的小伙伴在手機的哈啰出行APP上收到一條信息,在經過了一年多的技術準備之后,哈啰出行旗下共享單車全面接入北斗定位。這意味著,沈城的“小藍車”將通過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引導用戶規范停放。
“北斗 ”高精度定位可幫助沈陽用戶更準確、便捷地找車用車,并降低超區、禁停區停車的誤判率,大幅提升用戶體驗,推動沈陽搭建健康的公共交通生態,也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助力。
“北斗 ”位置服務
助力城市統籌管理地下資源
另一項“北斗 ”應用也令人稱贊。
在渾南區智云路上,一批會報警的“智能井蓋”正在北斗導航的信號連接下,保障當地的路面以下的城市公共資產安全。
這種智能井蓋是一塊多用途傳感器,集合通訊傳輸、定位、位移監測等眾多功能。在接入北斗導航信號后,實時監測井蓋的狀態。該井蓋由遼寧北斗衛星導航平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北斗”)研制。在北斗系統的監測下,智慧井蓋一旦發生傾斜、位移,或者遇到非法開鎖、盜竊,就會及時定位報警,在后端的工作人員會在自己的手機APP或者網頁版系統收到報警信息。
“北斗 ”安全監測
對地質災害進行精準預警
在位于棋盤山水庫附近的一臺北斗接收機設備上,搭載著的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監測軟件,對棋盤山水庫壩面實現全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
據介紹,北斗接收機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對水庫水位等指標實時監測,對地質環境指標作出有效預警,保證棋盤山水庫大壩在雨季來臨時出現形變后進行實時報警。
項目負責人常寶興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北斗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服務中心進行解算,并將一周一次的人工觀測縮短為一小時一次的自動化監測,有效保證壩體安全穩定。
“北斗 ”時代
智慧沈陽將大有作為
對于“北斗 ”的“沈陽機遇”,孟繼民提出,北斗全球組網成功,開始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和精準的導航測繪服務,會帶動相關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對于沈陽來說,應該借此機會,服務新基建,融合“北斗 ”5G,“北斗 ”物聯網,“北斗 ”行業應用等,發揮沈陽的產業優勢,加快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提升產業和區域競爭力,在充分用好“北斗 ”與“ 北斗”過程中,促進東北振興。
來 源:金臺資訊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