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日前,陸家嘴發布公告稱,截至7月25日,旗下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綠岸公司”)持有的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及10號等7幅地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符合地塊原對應的規劃用地標準。目前,綠岸公司已暫停污染地塊的開發、建設、銷售工作,并對污染地塊實施嚴格管理。
對于污染原因,陸家嘴表示,可能與相關地塊原為鋼鐵、焦化生產區域有關。
公告顯示,上述7幅污染地塊土地面積約26.7萬平方米。目前,僅2號地塊項目已竣工,其余6幅地塊尚未開發。
綠岸公司的上述土地污染事件可追溯至今年4月。彼時,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事項,涉及綠岸公司名下部分土地存在污染。與此同時,綠岸公司也發現已建設教育設施的2號、13 號地塊及尚未開發的3號、4號地塊均存在嚴重污染風險,土壤或地下水中諸多元素大幅超標,不符合地塊原對應的規劃用地標準。隨后,陸家嘴按生態環境部督察辦要求,配合其委托的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進場對綠岸公司名下全部17塊土地進行初步檢測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幅土地存在污染,局部區域污染嚴重;其余10幅土地可安全利用。
資料顯示,綠岸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為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蘇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16年,蘇鋼集團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綠岸公司95%的股權,最終由陸家嘴全資子公司上海佳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華寶信托-安心投資2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佳二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劣后級委托人)以68.4億元聯合競得。
污染地塊緣何能夠掛牌轉讓成功?掛牌信息顯示,綠岸公司名下地塊中,非焦化區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可再開發利用;焦化區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4號地塊局部區域,需要修復。
顯然,上述掛牌信息與調查報告的結果并不符。陸家嘴表示,經過核查發現,在蘇地2008-G-6號地塊調規變性及出讓過程中,不排除蘇鋼集團、環境檢測機構等存在涉嫌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等可能,導致存在嚴重污染的土地進入公開交易市場,并在掛牌轉讓綠岸公司股權時隱瞞了相關信息。
“土地污染事件或將導致綠岸公司的部分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其成本,并面臨較大的經濟損失。綠岸公司作為陸家嘴的并表公司之一,可能會對上市公司利潤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因污染地塊不滿足開發條件,后期還涉及相關賠償問題”,一位接近陸家嘴的消息人士表示。
截至2021年年末,綠岸公司在7幅污染地塊中累計投入金額約3.5億元,對應的存貨金額44.8億元。關于上述事件的后續進展,中國網財經將持續關注。
來 源:中國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