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應低于3米,樓板厚度不應小于100mm,每單元至少設置1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我們新買的房子,將變成什么樣?我們的住宅項目,又還有哪些調整和提高的空間?
新版住宅項目規范 (意見稿)參數標準:層高不應低于3米;二層及二層以上的住宅,每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衛生間不能在廚房、臥室上層,衛生間門不能開在廚房;住宅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樓板厚度不應小于100毫米;集中綠地寬度不應小于8米。
《住宅項目規范》的適用范圍是哪些?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清勤稱:這個規范將來適用于城鎮建設的所有住宅,不管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包括商品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但是不適用于農村住宅項目。
《住宅項目規范》是新建住宅項目的最低標準?
王清勤認為,這個規范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年以來,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成果。落實了用一個全文強制的工程規范來取代原來分散性的條款這樣一個改革任務。這個規范明確了從居住環境、建筑的空間、結構安全到室內環境、建筑設備等關鍵性、控制性的技術指標和內容要求。這樣一本國家規范,所有的條文都具有強制約束力,是未來我們住宅建設項目建設使用維護的控制性底線要求。雖然是一個底線要求,但是也有不少地方比現行標準有適當提高,這也是為了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居住品質、舒適度提高了,房價會因此提高?
站在購房者角度,居住品質、舒適度提高了;站在開發商角度,成本增加了;站在市場角度,房價是否也會因此提高?王清勤稱,這個規范主要是規定了住宅建設的兜底線、保基本的要求,和以前的標準相比略微提高了關于住宅品質舒適度等方面的底線要求。房價高低實際上因素很復雜、很多元,比方說供需矛盾的問題,還有地段的問題、周邊設施配套的問題等。按照這個規范適當提高了一些要求,舒適度和居住品質會更好,更加符合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使用階段估計會更經濟、更節能,也降低了使用和維護的成本。因為住宅是一個幾十年全壽命周期的產品,這樣一來經濟性或許會更好。
征求意見中的《住宅項目規范》對開發商有影響?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黃一如認為,這一規范有非常強的引導性作用,代表了國家對未來住宅項目整個設計和建造的考慮。所有的參與者,包括開發商都應該積極地或者說預先地去考慮相關要求。規范規定的內容反映在設計、建造準備的過程中,從相關各方的準備來講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周期,預先考慮是必須的。
如何看待正在征求意見的《住宅項目規范》?
黃一如教授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戶不光是對套內品質很關注,對整個小區的配套,對室外環境也越來越重視,這一點在新規范里面也能夠體現出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核心就是要覆蓋所有的群體,會對老年人、兒童等都有所考慮。新規范特別好的一點,體現這么多年來快速發展建設的一些經驗。比如說它把層高的要求從2.8米提高到3米。根據研究調查300多棟高層住宅發現,在市場上,實際上目前的平均層高已經達到3米,所以這也是一種經驗,或者說發展階段的反映。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