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將目光稍往回看便會發現:北上海的逐步崛起有跡可循。
2012年,有市人大代表呼吁:打破上海南北“二元結構”,聚焦“北四區”。當時,蘇州河南部的黃浦、靜安、長寧、徐匯歷史基礎和區級財政狀況良好。相較之下,北部的楊浦、虹口、閘北、普陀四區(簡稱“北四區”)一直被上海人稱作“下只角”。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難度較大,總體水平落后于南部四區。
當年規劃研究的北橫通道,作為上海第二條東西向交通大動脈,今年西段已建成通車,東段計劃2023年12月建成通車,將有效完善北部地區的快速路網格局。屆時,從楊浦開車到虹橋機場,如果不堵車只要30分鐘。
計劃重點服務北四區的軌道交通12、13號線已投入運行;15號線連通寶山、普陀和上海南部區域;18號線一期即將貫通楊浦、寶山、浦東,二期全程在寶山境內,與1、3、19號線換乘;今年年底將要建成的14號線,也將貫通嘉定、普陀、靜安、黃浦、浦東5個區。
與北上海的路網與軌交建設齊頭并進的,是多方支持北上海的舊區改造。2011年,上海頒布實施《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實行“陽光動遷”以后,上海舊改真正步入“快車道”。2019年,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成立,統籌盤活資金等關鍵資源。“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成片、零星舊改。
這些舊改騰出來的土地,成為北上海發展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比如,虹口舊改提速后,北外灘成為市中心成片規劃、深度開發的黃金地段,將按照“世界會客廳”要求,打造上海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桿。
除了發展空間,對于一個區域來說,還需要想明白發展動能的問題。
依托航運、金融的積淀,北外灘將打造財富管理高地、超級總部基地。北上海一些老工業基地,則抓住大學集聚的優勢,不約而同地打出科創牌。
楊浦區率先提出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的發展理念,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四年被國務院表彰的雙創示范基地!笆奈濉逼陂g,楊浦“世界級創谷”品牌要進一步打響,加速發展“在線新經濟”“現代設計”“智能制造”三個千億級產業群。
作為上!澳媳鞭D型”的重要一極,寶山正全力以赴打造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通過依托上大、復旦等高校,攜手寶武等國企資源,將科創與產業緊緊相連。這將對寶山的產業結構、人口結構乃至整個城市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原閘北的彭浦工業區,曾經創造中國工業諸多第一。2015年,原閘北與原靜安“撤二建一”成立新靜安之后,在更大范圍內統籌資源配置,北部以市北高新、大寧地區為重點,打造科技創新高地,與南部的企業總部和商貿流通高地強強聯動。
當然,對北上海來說,抓住后發優勢提升經濟總量固然關鍵,但軟實力的提升更無法忽視:能否提升更精細化的管理水平,能否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能否讓文化和創新更有效地結合……這些都是未來亟須解決的問題。
同樣走過工業時代的倫敦金絲雀碼頭區域,或許能有所啟發:昔日廢棄的貨運碼頭,經過20余年改造,成為全球金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先驅,它的成功足以說明,城市更新產業的模式,不僅是老舊樓宇的改造,更多的是在創造生活、培育生活,不僅孵化產業,還要孵化靈魂。
來 源:解放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