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金融互聯互補、相互促進,構成了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東城區致力于加快文化東城建設,以文化賦能發展,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文化與金融合作發展的先行區域。
與會嘉賓合影
2020年9月3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東城分會場的首場活動——以“文化新金融 創新新經濟”為主題的文化金融創新沙龍在東外56號創新園區成功舉辦。沙龍聚焦“融合和創新”,邀請園區及東城區知名文化、文博企業代表及金融機構代表,就“以文化樹立經濟標桿”、“文化擔保如何助力小微融資”、“從渠道到內容,看創新的前后二十年”、“金融之翼如何為文創發展護航”等話題,暢談文化新金融新模式。活動涵蓋了主題演講及多家文化企業的快閃分享,并通過圓桌對談方式,探討如何融合各方力量跨界整合、聯合創新,構建價值觀協同的文化創新產業園區新生態。
本次沙龍邀請了來自東城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北京薩博新經濟發展咨詢中心、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華夏銀行北京文創產業管理部的嘉賓代表,以及包括翊翎資本、觀復文化、ONE・一個、圓天文創、翊翎創新港、靜水體育、四十二章經、由新書店、圓歌文商旅等在內的東外56號創新園區優秀的文化創新、文化金融鄰里企業代表參與。
東城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 朱天博
北京薩博新經濟發展咨詢中心主任,上海大學文化新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華
快閃演講環節
圓桌對談環節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步入降速提質、全面轉型升級階段,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在推動力,文化新經濟承擔著創新增長點、實現文化自信落地的使命。在國家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東城區堅持“崇文爭先”理念、著力打造“文化東城”的發展戰略下,東外56號創新園區乘勢而上,以打造第三代創新文化產業園區樣板為目標,持續布局文化與金融產業的融合對接,堅持為創新文化產業提供服務與進化支持,深度培育創新內容產業業態,專注基于CVC的價值產業生態創新,持續促進中國投資、產業、創新、區域發展的融合,讓文化肌體注入“活血”,為園區文化產業騰飛插上“翅膀”,讓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東外56號創新產業園區
東外56號創新園區以“創新HUB+創新商業模式+社群平臺+價值連接中心”的模式,促進鄰里共建共生與外部資源整合,構建以創新賦能、創新孵化為內容的多元創新體系,打造資金鏈、技術鏈、產業鏈為核心的多層級創新價值網絡體系,打造文化與科技產業價值創新生態為特色的全新的文化創新生態園區,實現園區與城市功能融合發展側重,持續在關鍵領域精準發力,以文化賦能金融發展,以金融助力文化騰飛,開啟文化金融融合發展新航程。
除本次活動外,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東城分會場還以“融合金融力量 創享文化生活”為主題,打造了包括、戲劇展演、非遺文化體驗、運動市集等在內的多場分會場活動,在活動交流中展現了東城文化的強大魅力。
附:東外56號創新園區簡介
東外56號創新園區始建于上世紀,前身為倉庫與汽修廠車間的老舊廠房。在2015年北京城市更新、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歷經空間騰退,被時代賦予了全新使命——轉型為豐富生活、服務社區、輻射周邊、提升產業的創新文化高地。園區占地面積10000㎡,建筑面積12000㎡。
“內外好品質、價值新創造、引領新文化、協同共成長”是東外56號的核心價值觀,至今為止,東外56號共同體先后吸納觀復文化,果麥文化,ONE・一個,翊翎資本、連界創新、10 SPACE、由新書店、The Future Hall、梁志天室內設計、靜水體育、曙方醫藥等具備創新生態的關鍵要素、價值觀協同共生的伙伴加入。
東外56號創新園區致力于持續探索產業創新園區共建共生的創新產業新生態,盤活國有企業資產轉型升級,結合市場化力量的專業運作,著眼于東城區將文化創新融合作為具有東城特色的產業發展方向,正在成為探索城市更新與老舊園區改造利用的全新文化創新產業園區的新模式,在當下首都核心區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的環境下,不斷融合新力量,推動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實現與城市與區域共生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