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老北京人根深蒂固的觀念里,大興就是個工業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配套不齊全、生活不便,比不上繁華的海淀與朝陽,更別說北京核心城區東西城了,甚至連政府東遷的通州也比不上。
但實際上,作為北京“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新城之一,大興面貌早已煥然一新。在“城南計劃”和“京津冀一體化”政策的影響下,北京新機場的規劃開工,確實讓大興區“火”了一把。但是,隨著新機場的正式投運,南城新房新房價格穩定,借新機場的“東風”房價再漲一波的情況并未發生。
成交量穩居第一
雖然房價沒有想象中“騰飛”,這幾年大興的新房供應情況大家也都清楚,完完全全的限競房“紅海”,提到限競房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興區,限競房已然成了大興的代名詞。
但是大興區的新房成交量一直是排在前列的,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北京住宅新增供應25455套,成交22470套,目前存量70316套。大興以成交3035套的成績穩居第一,遠超昌平、石景山等成交同樣不低的區域。如果不是因為價格的制約,成交金額及成交量雙雙“第一”也不是什么難事。
你認知的大興,不是真的大興
大興真的很大,它位于北京南部,東臨通州區,南臨固安、霸縣,西鄰永定河、房山,北接豐臺、朝陽。大興很小,提到大興,張嘴能說出來的還是亦莊、舊宮、大紅門、大興新城這幾個地方。
其實,大興還有很大一片區域不被人熟知,六環路以南大興國際機場以北這部分區域還是一片“盲區”,就是大興本地人都未必去過。
空白的地方多,未來的規劃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想來大興區政府對大興未來的規劃就是這個路數吧,個別地區重點發展,輻射周邊能多的區域。這不,8月23日上午,大興區舉辦了擬供應經營性用地項目推介會,推介會共計推出15宗住宅用地,居住規劃建筑規模約209萬平方米。
15宗地的大概情況
地塊分布情況是這樣的:舊宮鎮5個地塊、大興新城6個地塊、生物醫藥基地1個地塊、黃村鎮1個地塊、榆垡鎮2個地塊。
這15宗地中,榆垡鎮2宗地塊及孫村地塊距離地鐵相對偏遠,其他12宗地塊都是沿地鐵4號線和8號線分布。從規劃圖中能夠看出,這15宗地塊還是有很大深意的,舊宮、大興新城、義和莊等地發展較好,周邊社區已經成熟,配套情況尚好。不會出現小區蓋好了,周邊最大的配套就是個超市的尷尬。
過去幾年,大興一直是新房供應最集中的板塊,供應量增加,去化難度大了很多。那么問題就來了,既然供地都已經很多了,為什么還要供地?
首先,就不得不提“京津冀一體化”了,大興的位置相當重要,東邊連接城市副中心,西側連接雄安新區,起到橋梁連接的作用,不大力發展的話,這兒將是連接兩個區域的“堵點”。其次,“南城計劃”三期的推進,未來還有大量的居住需求。如今“南城計劃”四期已提上日程,未來的需求可不是目前這幾萬套存量房能夠解決的。
按照如今的供地情況來看,不限價的地塊將占據絕大多數,這對加速去庫存和板塊發展提供很大助力。不過,有利就有弊,新地塊入市,前期入市地塊去化壓力將會更大,對開發商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來源:中房報京津冀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