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合肥官方印發《合肥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合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具體任務和保障措施,包括實施不低于200個新基建重點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納入全市穩投資“十大工程包”等。
《方案》提出,到2022年,合肥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連接、協同計算、智能決策、綠色安全、服務民生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內一流水平。
建設國際領先的創新基礎設施集群方面,將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重點領域,構建“1+4+10+N”體系,即建設1個國家實驗室、4個大型綜合性研究平臺、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N個科研及產業創新平臺,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
構建國內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方面,到2022年,合肥將建設超2.2萬個5G基站,實現5G網絡全覆蓋,部署超50萬個城市神經感知節點,建設覆蓋全市的物聯感知網絡體系,擴大量子通信網絡體系覆蓋范圍,爭創國家超算中心,形成“GTPE”(G級互聯,T級出口,P級算力,E級存儲)能力和水平。
建立長三角一流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方面,建成50公里車聯網開放測試道路、6萬個充換電終端設施,基本建成電力物聯網,建設50所智慧課堂應用示范學校、10家以上互聯網醫院、10個試點示范智慧社區、200個智慧平安小區等一批標桿工程。
另外,《方案》提出打造高效、智能的規模化數據生產(開放)平臺和服務中心,面向智能語音、自動駕駛等行業領域,建設標準化、規模化人工智能數據集1000項以上;加快構建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加快量子通信網絡建設。依托“墨子號”衛星、“京滬干線”等,拓展建立城際網,探索部署洲際網,逐步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
同時,合肥將全面建立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包括新型市政基礎設施、新型城市管理基礎設施、新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設施、農業物聯網基礎設施、新型交通基礎設施、智慧物流基礎設施、新型能源基礎設施、新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智慧園區基礎設施。
來 源:觀點地產網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