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中國經濟永恒的話題,對于各行業來說更是一個足夠引起深思和討論的重點,尤其是在“后疫情、新格局”環境中,房地產將扮演怎樣的角色也值得期待。在2020博鰲房地產論壇,眾多房地產資深人士也談了下他們的一些新想法。
談疫情:考驗房企布局
在禹洲集團副總裁張巖看來,疫情是對房地產企業的一個考驗,尤其考驗企業的布局和服務能力。
“房地產下游帶動50多個行業,包括金屬、建材、家裝,甚至小到窗簾、廚具之類,房地產復蘇對經濟的作用,基本上可以不用解釋了!痹谄淇磥,這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房地產并不是單一的行業,不像餐飲業、旅游業,它的復蘇是帶動多個行業恢復的,其速度可能在經濟反應上相對滯后一點,但作用力毋庸置疑。
“經濟復蘇離不開安居樂業,房地產企業要扎扎實實地把產品和服務打造好,讓老百姓不要擔心質量等。這些其實本不應該是他們擔心的問題。”德信集團董事長胡一平直言。
綠都集團董事長楊張峰則表示,疫情后,房地產行業是率先復蘇的行業之一。“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雖然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了高位振蕩階段,但是在分化和結構性調整下,還有很大機會。”
房企應該找到機會,做大這些機會。楊張峰舉了一個例子,房企城市選擇要尋找人口流入、經濟有發展、自己有團隊的地方,才能做好區域深耕。其次,房地產不像很多制造業,市場競爭充分,其受政策影響非常大,但管理卻相對粗放。在新常態下,房企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練好內功,做好品牌管理,尤其是產品力、服務力和質量以及精細化管理,從投資紅利逐步過渡到管理紅利中來,來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周期。
談發展:先做強再做大
疫情后,房地產如何從中國經濟復蘇中尋找機會?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表示,中國很多地方不缺房,缺的是高品質住房。房企要圍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提供高品質的住房、高品質的生活配套設施,還要圍繞著產城融合和高品質的城市建設,提供高品質的生產發展空間和服務,而且要圍繞生態、生活、生產出發。
楊張峰則表示,疫情后,企業戰略要非常明確——先做強、再做大。做強,就是要提升城市選擇的專業度。企業對每塊地、每個城市要做微觀研究、客群研究、城市研究。另外要做全產業鏈管理,做相關多元化的管理和提升。總之,未來房地產企業必須要扮演好三個角色,第一是美好生活的建設者,第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者,第三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者。
對此話題,張巖認為,房企要積極進取、以史為鑒。不少資金雄厚的房企,用地產掙來的錢,在別的行業都虧出去了,還沒有一個特別成功、優秀的跨界案例,所以其不敢贊同多元化方法,還是應該以事實為準繩、拿歷史為借鑒。
康橋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威則表示,從邏輯來講,結合自身的企業特點,選擇自然而然就會出來。三樣東西很重要,一是市場需求,二是風控,三是回報率。首先需求端,房企做的產品,是用來銷售或運營出租的,市場的需求決定了我們選擇的方向。風控端,就涉及對資本的訴求。房地產和資本脫鉤是不現實的,對資本的訴求也直接影響各企業的選擇方向。
“我相信企業家對此都非常敏感,現在資本市場歡迎什么,就會更多向那個方向努力。同時,現在不是房企選城市,而是資金選城市,在哪里資金風險小,就需要去哪里。”對于回報率,李威認為是擺在風控之后的,但也是要素。
來 源: 每日經濟新聞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