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面世以來,大灣區便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近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2020粵港澳大灣區二季度理想安居指數報告》,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政策、新房成交、購房用戶畫像等不同角度透析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形勢。報告指出,二季度大灣區整體樓市走勢向好,共有155幅居住及商住用地成功出讓,內地9城新房成交套數環比一季度上漲47%,其中惠州、佛山是成交量大城,二季度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均超過3萬套。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大灣區成立一年多來,取得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建設加快;其次,大灣區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比如公積金在大灣區內地9城是可以異地流轉、外來人口通過集體戶來落戶、放開落戶限制、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的扶持等;另外,大灣區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各個區域在科技創新方面都有很明顯的發展,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品牌房企積極拿地布局,內地9城新房成交量環比上漲47%
《2020粵港澳大灣區二季度理想安居指數報告》顯示,二季度大灣區整體樓市因城施策,松緊有度,惠州、佛山、江門相繼出臺了公積金貸款新政,在人才政策上,珠海滿足條件可直接入戶,中山租住人才安居房可享租金補貼。樓市走勢向好,各地房企開啟了“搶地”模式,土地成交較一季度大幅上漲。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大灣區共有155幅居住及商住用地成功出讓,收金2227.23億元。其中,惠州、佛山、廣州、東莞表現最為突出,廣州以781.21億的成交金額奪冠。另外,惠州出讓地塊最多,成交了33幅,佛山成交32幅次之,兩城是大灣區土地供應大戶。品牌房企拿地較為積極,進行了多城布局,比如恒大在廣州、東莞、佛山、中山四城共拿了7幅涉住宅用地;佳兆業在廣州、佛山、東莞、惠州四城共拿地7幅。
據58同城、安居客不完全統計,二季度大灣區內地9城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17.4萬套,成交套數環比一季度上漲47%,成交量呈逐月上漲趨勢,隨著年中房企沖量,積極推貨,6月成交達頂峰。分城市來看,惠州、佛山是成交量大城,二季度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均超過3萬套,其次是廣州,成交套數超2萬套。肇慶、江門、東莞、中山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數均超1萬套。
而在新房在線均價方面,除部分城市樓市火熱出現微漲現象外,大灣區內地9城整體房價均保持“橫盤”的趨勢,符合“房主不炒”主基調,總體平穩。供需方面,大灣區內地9城新房供需較平穩,需求指數基本都在一個水平線上上下微幅浮動,其中,廣州的存量樓盤最多,存量樓盤數近600個。
深圳最受置業者青睞,通過線上找房看房的用戶占比近8成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統計顯示,二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城購房用戶特征方面,男性購房者仍為主導。從年齡段分布看,30-40歲的人占比較大,其次是20-30歲;而對于香港、澳門在大灣區置業的人群,年齡段分布在20-30歲的人占比較大,其次是30-40歲;他們最有意向的城市是深圳、廣州;大部分人買房的原因是為了改善居住品質,其次是投資。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青年委員&香港菁英會學界菁英內地事物顧問江陽表示,希望推動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要組織帶領更多的學生去深圳、廣州等地,實地感受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其次,政策對香港青年的優惠已經非常可觀,但要讓他們實際前往大灣區發展才是更重要的話題。香港年輕人對大灣區了解還不深,可以通過講好大灣區的故事,讓香港青年擁有更多在大灣區干出一番作為的信心。
《報告》顯示,買房原因主要是為了自住,首次置業占比46.32%,改善居住的占比25.62%。二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城意向購買的物業類型方面,住宅類型仍為置業者首選,少數為別墅、公寓、商鋪。從面積需求上看,90-120㎡戶型用戶需求占比最大,占比超四成,其次為70-90㎡的小戶型,占比34.60%。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監測數據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中,無論是內地9城還是香港澳門,用戶普遍最看好的城市是深圳,占比近3成,其次是廣州,占比15.04%。在用戶買房考慮的因素方面,相對價格和開發商品牌口碑,置業者更加注重生活配套、交通、環境、學校等。其中,相較于生活配套,港澳人士對于地段因素最為看重。
值得一提的是,58同城、安居客統計數據顯示,購房人群中,超一半購房者認為2020年下半年是買房的好時機,并且在買房前,通過線上看房找房的有近8成,認為線上看房找房的功能很好占比較高,占比超43.60%。與此同時,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還利用大數據甄選了粵港澳大灣區最值得關注TOP30樓盤和購房服務指數TOP30樓盤。其中廣州御溪世家、廣州萬科幸福譽、廣州珠江花城同時取得榜單前三甲。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總監李卓羿表示,深圳即將迎來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的重要時刻,在經濟全球化充滿不確定性的后疫情時代,大灣區必將充當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橋頭堡角色,隨著改革不斷進入深水區,大灣區的先機利好會持續增多。同時,對于青年就業方向,第一是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在大灣區內,移動5G智能,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都將成為主流方向;第二是堅持工匠精神,注重職業技能化培訓的提升,擴展技術類人才資源同樣值得重視。
來源:經濟日報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