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聯合辦公企業創富港以盈利能力、創新能力、發展潛力等多項指標榮登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聯合辦公行業最具投資價值企業榜》榜首,引發業內關注。縱觀整個聯合辦公行業,相較于優客工場、WeWork中國等,創富港的品牌聲量并不高,比較低調,但為何突然殺出重圍成為“黑馬”,創富港多項指標成為行業第一的背后存在怎樣的故事
跑成行業NO.1 創富港的核心“殺手锏”——“盈利”
若想探尋創富港的內在秘密,還要從創富港的成長路徑說起。以當下為時間節點,創富港主要歷經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早期的創富港將“Regus”作為學習對象,主要聚焦于2-3人的基本辦公,前臺+會議室共享,辦公室獨享。
第二階段,創富港進行產品探索,對標“Wework”,實現30人以內的團隊辦公。并進行了辦公空間內硬件的物聯網化,提升用戶體驗同時,降低人工讀物成本,且增加了互助社群APP——方圓間,構建了人與人、企業與企業的橋梁。
第三階段,創富港標準店面積是數萬至數十萬平米的空間規模,可以實現300人大型團隊辦公,并對社交生活、功能上進行補充。具體而言,目前方圓間不僅是能實現發薪、發票管理、會計報表自動化等的“財務小助手”,也能利用平臺大數據,實現銀行、企業、員工之間資金的高效融通,成為了現代化的商務人士生態系統。除此之外,創富港還針對“科技賦能創業”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包括企業內部管理、選址、裝修、開店、營銷服務管理、空間管理、第三方服務等。
從將行業內企業作為學習對象,到開創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創富港率先在行業內完成盈利,而這也正是其能一躍成為“行業黑馬”的核心“殺手锏”。
以近3年為例,2017——2019年,創富港營收分別為3.45億元、4.21億元、5.3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8.88%、22.2%、27.85%,處于穩健上升狀態。凈利潤方面,2017——2019年,創富港凈利潤分別為2400.69萬元、3263.1萬元、1131.78萬元,三年累計賺了大半個“小目標”。
對比聯合辦公行業發展時間線來看,2017年,在聯合辦公行業還尚未成熟階段,創富港就取得了傲人的成績;2018年,資本助推行業瘋狂上升時,創富港已經率先展示出強大的盈利能力;2019年,整個行業趨于瓶頸,裁員、關店時有發生,這一年,創富港凈利潤雖有下滑,但仍保持在千萬級水準。
外界環境的變化讓創富港2019年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行業“寒冬期”,創富港不僅沒有收縮,而是選擇逆勢擴張。據了解,2019年,創富港新增門店 30家,新增管理面積 5.6萬平方米,管理規模較2018年增長 27.6%。
分析人士認為,結合創富港的利潤以及新開門店數量來看,利潤下滑屬于意料之中,且應該也在創富港的可控范圍之內,創富港在“寒冬期“選擇逆行而上是一次冒險。不過,創富港作為一家公眾公司,還有很大可提升空間,目前階段不應該追求盈利數據,在現金流充足的情況下合理擴張更有助于創富港在聯合辦公行業的“突圍”。
“即便2019年凈利潤有所下滑,但以盈利能力來看,創富港依然排在首位”,上述分析人士補充說。
注重內功修煉 創富港盈利背后的“底層邏輯”
過去20年,是中國互聯網浩浩蕩蕩躍進的20年。歷經無數成長的煩惱后,終于迎來花團錦簇,塑造出在全球的核心地位。在此過程中,也有部分行業、企業“野蠻生長”,瘋狂的燒錢追求品牌知名度與市場份額而忽視自身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能理性健康發展。
圖片
創富港創始人薛春認為,聯合辦公行業盈利只來源于和空間地址有關的產品,其他是引流產品,絕對不能本末倒置。換言之,也就是先打好內部基石,在深耕外部營銷,否則一切都是空話。
誠然,現階段的創富港,已經不是未中小微企業提供辦公空間的“二道販子”,而是真正成為能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內外部一體化服務的賦能平臺。而之所以創富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是創富港的自身“基因”。
作為從IT企業轉型聯合辦公的創富港,技術一直都是獨特的自身優勢。薛春在近日演講時提到,創富港利用物聯網技術,把文印系統、門鎖、電話機等空間中的設備連在一起,通過自助服務、自助結算,提升了自身服務效率。BCMS商務中心綜合管理系統、銀企直連自動收付款系統、BCMS-K3自動記賬系統等組成了內部管理平臺,提升了工作效率、選址效率以及企業決策分析效率。
當然,這還僅僅是創富港IT的“冰山一角”,如上文所述,3.0階段的創富港還可以通過智能電話系統、BITS智能秘書接電服務系統、BIFS智能傳真服務系統、電話會議等提高電信溝通的效率;財稅代理記賬報稅平臺提升為需要做賬報稅的客戶和財稅代理公司的服務效率;方圓間創客APP和社群交流平臺,提升內部溝通的效率,及客戶之間溝通的效率;中介推薦平臺提升地產中介推薦客戶的效率。
除了天然的基因優勢讓創富港能夠更好為客戶提供服務外,精細化的管理也是創富港能夠盈利的深層次秘訣。
風險把控上,此前創富港在選盤時幾乎不對甲級寫字樓進行布局,雖然利潤高,但風險難把控,而這起疫情期間,也印證了創富港的判斷,甲級樓的空置率和房租下跌幅度確實最大,并且違約多。
以裝修為例,創富港仔辦公空間裝修上有三個核心指標,分別為質量、工期和價格。創富港在確定樓盤簽約時,就已經將測評、分割工作完成,這樣可以保證工期的縮短,同時,合理的空間分割也可以提升營收,此外,在裝修能力上,創富港內部有獨立團隊,可以節省成本,并提高自身能力,也可以將空間布置更加精細。
全方位的精細化運營加上IT的基因優勢,促成了創富港能夠做到高效率、低成本地發展,并且實現了長期盈利。而對于創富港的未來,我們可以從財務數據中尋找答案。
投入與回報的產出背后 創富港清晰的未來版圖
“創富港單店經營性凈現金流近1/3。也就時說如果銷售收入是1000萬,就產生約333萬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如果做到這個指標,就不存在生死問題”,薛春說。
圖片
眼下,創富港更多的是謀求長遠布局。包括過去的2019年,創富港放棄短期的凈利潤增長,選擇門店擴張的深層邏輯就是對自身長期價值的肯定。
據媒體測算,創富港2019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約為5.36億元,直營空間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直營空間每平米營收約為180元,減去直營空間每平米成本116元,每平米毛利約為64元。放眼整個行業,這都是一個值得振奮的指標,因為業內眾多企業很難逃脫“工位越多、虧損越大”的生意經。
記者了解到,目前創富港小面積辦公空間(5000㎡以下)能夠在2年內回本,大面積辦公空間(5000到10000㎡)能夠在三年內回本。
《2020年中國聯合辦公行業最具投資價值企業榜》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是我國創新創業發展的聚集地,也是我國聯合辦公的大本營,2019年上半年,北上廣深聯合辦公規模占比達到78.77%,其中上海占比最高為34.12%。隨著我國新一線城市的發展及創新創業吸引力的提升,以杭州、成都、武漢、南京等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聯合辦公規模效應也逐漸顯現。
對應之下,創富港有兩點不同于行業內玩家的優勢。第一,創富港主要布局國內一線城市,擴張的同時不盲目追求城市數量。截止2019年,創富港在國內十大城市設立超過180家辦公空間,其中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共計151家辦公空間;第二,創富港深耕聯合辦公行業,不開展其他無關業務。2019年創富港主營收入(聯合辦公)收入占比超95%。
現階段,聯合辦公行業雖然歷經了短暫的“寒冬期”,但外界因素的制約并不代表行業觸及了天花板。未來聯合辦公行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創富港的穩健的基石以及商業模式上的優勢,勢必會成為品牌的壁壘與企業的護城河。
創富港創始人薛春在近日的演講中提到,在越來越互聯網化、競爭愈加激烈的狀態之下,所有行業都有很多商家,但最終只有少量可以跑出來,聯合辦公也不例外。同時,要做聯合辦公必須解決精細化管理問題。需要解決兩個關鍵點:完美的系統和有執行力的團隊,用高效率、低成本實現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
這其實就是創富港一躍成為聯合辦公行業“黑馬”的最佳答案。或許若干年后,翻開創富港“生意經”,第一頁刻有四個詞語:IT、運營、低調、長久。
來 源: 蘭州新聞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