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作為國家政治建設的樞紐、文化展示的地標、產業發展的高端展示、社會治理的標桿和生態文明的示范,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力承載軸。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制定疏解政策,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先導和突破口,也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
動批疏解勢在必行
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已是勢在必行。
作為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簡稱”動批”)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聚集了12家大型批發市場。30多年來,動批被牢牢打上“時髦廉價服裝集散地”的標簽,每天承載著過萬商家的生活和10萬買家的駐足。
隨著北京城市規模、人口和產業的不斷擴張,動批給北京帶來的“負能量”也越來越多。環境臟亂、秩序混亂,交通擁堵,動批的外遷被提上了日程,并成為北京疏解非首都職能的難點和標桿。
天皓誠率先華麗轉身
2015年,動批開始向河北、天津等地疏解,并于2017年年底全部疏解閉市。而12家大型批發市場之一的天皓誠服裝批發市場在疏解完畢之后,華麗轉身,成為了今天的寶藍•金融創新中心,這也是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動物園地區首個清退項目。
據悉,2014年,西城區政府在多方考察、綜合比較各意向承接方后,決定引入寶藍股份。后由西城區政府牽頭,集寶藍股份等四方達成共識,寶藍股份支付天皓誠騰退轉讓費,使商戶騰退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2015年1月11日原天皓成服裝市場摘牌
寶藍•金融創新中心:改造與匯聚
寶藍股份依據多年成熟的老舊樓改造經驗,結合各類政策、行業發展、前景、區位優勢等,將該項目定位為“以金融、科技、文創行業為主,公共服務業為輔”的商業辦公樓,后命名為“寶藍•金融創新中心”。
寶藍股份結合政策方向、產業規劃與目標客戶的需求,對物業進行重新定位并裝修改造,提升物業品質、完善物業環境、提高物業使用價值。同時,寶藍股份緊跟政策步伐,積極響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與科技融合”等政策號召,注重配合政府落實產業政策,吸引文化創意與科技類企業聚集,引導產業發展與資源配置。
目前,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已經吸引了高新企業紛紛入駐,其中科技類企業占金融創新中心總體面積的60%以上,領域囊括金融支付技術、共享汽車技術、應用軟件開發等領域。
此前,西城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記者的采訪時表明:2萬多名動批商戶每年給西城經濟貢獻6000萬元的稅收,但政府卻需要為動批附近的交通、環境等管理費用支付1億元。而疏解后,這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寶藍•金融創新中心為例,雖然面積僅有原來動批商圈的3%,但是每年的經濟效已超過原來整個動批的總和。
在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未來北京產業發展主導趨勢的今天,聚集了高新企業的寶藍•金融創新中心也將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中心,并以此來提升北京的國際競爭力,更快推進北京成為世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