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深圳上架4宗二類居住用地,其中龍華民治、坪山2宗人才住房地塊無懸念被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拿下。另兩宗地塊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均為普通商品住宅用地,采用“單限雙競”的方式出讓,因無人競買而流拍。
這是今年深汕合作區第二次掛牌出讓土地。2020年4月,其出讓一宗安居型商品房用地,由深汕城投公司以底價獲得。
此次流拍的兩宗地塊位于深汕合作區赤石鎮明熱村,地處水底山溫泉度假莊園的東側,距離深汕合作區的城區約10公里。按照規劃,這兩宗地塊將沿山體建設低密度住宅,起拍價分別為9.92億元及11.69億元,樓面價約5438元/平方米及5978元/平方米。
“深圳居民現在的購房方向是跟著規劃走的,2010-2011年,鹽田的低密度住宅均價達到了4萬元/平方米,比南山高很多。但自從設立了前海自貿區,規劃大空港等一系列概念之后,西部被激活。深圳購房客對山水盤已經提不起太大興趣了,所以開發商選擇觀望。”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財聯社記者說。
“流拍的兩宗土地單價接近目前此區已批項目預售均價10500元/平方米的一半了,成本偏高。深汕的房地產政策還不穩定,目前已經取得預售證的三個項目,執行的政策都是過渡政策,但此次拍賣的項目未來執行什么樣的預售政策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深圳中原董事總經理鄭叔倫告訴記者,近期深圳擴容擴權的風向導致深汕相對比較獨特的稀缺價值被分流,雖然諸事未定,但增加了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
作為深圳的第“10+1區”,深汕合作區自2018年12月正式揭牌成立后,一直是深圳供地“大戶”。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數據,2019年深汕產業用地供應在全市占比28.2%,商服用地占比5%,居住用地占比14%。
深汕合作區供地以產業用地為主,2019年71公頃的經營性新供應建設用地中,有55公頃是產業用地,這或許抑制了部分開發商參與深汕合作區開發的熱情。相對商品房交易,其土地市場一直“不溫不火”,有本地媒體統計,2015年至2019年,深汕合作區共出讓了9宗居住用地,過半由本地國企深汕投控公司攬入。
深業集團曾于2017年宣布擬在深汕合作區投資一處居住項目,但記者此后從深業集團董事長呂華處了解到,因部分條件“沒談攏”,項目未能繼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兩宗土地流拍,距離深汕合作區商品房交易“解凍”僅半年時間。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揭牌前一年的2017年5月,為防止炒房客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深汕合作區開始凍結房產交易和戶籍遷入(可遷出)。2019年12月2日,深汕合作區管委會發布了《關于啟動深汕特別合作區過渡期商品房銷售的公告》,被凍結兩年半的房地產市場,正式啟動過渡期商品房銷售工作。
按照計劃,今年深汕合作區將有4個商品房項目入市,包括深汕綠地商務中心二期、振業時代二期、深汕灣智苑、純水岸花園一期。
來 源: 財聯社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