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量的學生畢業于高校芯片設計專業,但直接上崗的人才卻不多,主要是因為院校課程與技術應用存在脫節,無法直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大唐微電子軟件與應用開發中心張同談及企業端用工荒時直言。目前,大唐微電子為建立可持續的技術人才體系,只能通過為高素質技術人才提供崗前培訓的方式,來補足芯片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口。
同樣,高校畢業人才也面臨就業難的困境!拔以诒敬T學習和課題研究偏普適性和學術性,面臨求職就業缺乏對具體工作內容的了解和實踐經驗。” 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研究生周航在采訪時坦露出自己的擔憂。
企業找合適人才,畢業人才也在找適配崗位。隨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集成電路國產替代的大勢所趨,人才需求不斷釋放,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不對等的矛盾日益凸顯。基于此,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以下簡稱IC PARK)成立芯學院加大北京市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力度,架通企業與人才之間的對接橋梁、構建產教融合發展“芯“路徑,傳遞最前沿的專業技能、最高效的企業管理,為32萬芯片人才缺口提供 “芯答案”。
產教融合
定調芯片人才培養主旋律
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3%,卻面臨32萬高素質人才的缺口。并且,伴隨市場規模持續增加,專業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國每年與集成電路行業相關的畢業生約20萬左右,只有不足3萬人進入該領域從業,高校培養和人才輸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企業用人標準嚴格,院校優等生并不等于企業所需的優秀人才,崗位適配度低也導致芯片人才供給不足。
針對目前中國芯片人才的缺口大、產教脫節等問題,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賈嵩表示:“學校培養學生是多方面的,企業則需要擁有前沿專業技能的人才,將理論知識快速轉化成實踐,產教脫節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很大問題!
為此,IC PARK與包含北京大學在內的七所在京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和北京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共同發起成立中關村芯學院,旨在落實國務院深化產教融合的要求,搭建高校與企業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橋梁,促進產業研互通共融和科技創新的快速轉化。
談及北大微電子學院與芯學院的具體合作,賈嵩教授介紹:“互通有無、共建產教,雙向共贏,核心在于教育與產業的聯通互動。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執行總經理、芯學院院長許正文表示,“中關村芯學院的設立就是要搭建人才供需平臺,通過與國內一流的高校院所及國際專業機構合作開展針對性的人才培訓,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及校企協同,深入推進人才的實踐性教育以及實訓實習就業創業等一體化服務。
芯學院基于產教融合的發展思路,以產業為沃土、以需求為導向、以教育做橋梁,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創新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芯學院通過引入高校師資力量和科研資源,將一線實操技術匯編成課程應用到人才培訓中,借助行業專家豐富的實戰經驗,與高校聯合共同完成技術實踐、職業規劃、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建設,打通科研與專業、企業之間的通道,加速科研成果市場化進程。
架橋鋪路
實現芯片人才高質量供給
芯學院是第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單位,是中關村創新研究學院的二級學院,依托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得天獨厚的產業資源,補位院校和企業在芯片人才培養方面的產業缺口,架通高校與企業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橋梁。
目前,芯學院將集成電路領域一線專家的前沿技術和實戰經驗導入進來,借助高校師資力量完成課程體系的搭建,組建專業講師團隊進行線上線下雙渠道授課,通過每日課堂、專題培訓、畢業設計、研學實訓、產業活動、企業實習、人才供需見面會等形式,面向在校學生、集成電路從業者、集成電路企業管理人員以及高端國際人才四類受眾群體,提供專業技能培訓、雙創培訓、產業培訓以及國際化培訓課程,課程涵蓋科普教育、EDA工具、企業戰略、產融對接、海外研修、國際并購等課程,全方位提升企業和人才的專業素養。
“我報名參加的課程只在芯學院有,與學校課程相比,課程對應崗位,針對性和功能性更強、實踐操作要求更高,有效彌補自己專業方面的不足。” 周航談道,芯學院的課程以企業用人需求為導向,可以為集成電路專業學生提供定向式培訓。
據了解,芯學院人才端課程,面向院校學生畢業(論文)設計、企業實習等課程內容,幫助學生直面企業設計師和工程師,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綜合技術能力、崗位和社會適應能力,提供企業實習崗位,讓學生從學習階段過渡到工作階段;面向在職人員提供研學實訓、產業活動等內容,幫助在職人員了解產業發展、體驗業務內容,開拓眼界、感知差異、強化能力。
“芯學院的課程就像是武功秘籍,一線技術專家的講師如同武林高手,只需要一兩句話、十幾分鐘就可以指出問題所在,解決我們在技術研發中會卡住很久的瓶頸問題!痹谛緦W院課程培訓的親身體驗讓張同對此大加贊賞。
芯學院通過調研三十余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用工需求和規劃,為企業定制專題培訓,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個人實操演練等方式,從行業也發展、行業技能和企業人才需求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最前沿職業技能和管理課程。
“我們是基于國產芯片做深度教育AI應用的企業,隨著近兩年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技術探索、產品研發、應用服務等方面的增強投入,我們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提升,園區搭建的芯學院培訓平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們在人員招聘和人員培養上的壓力。一方面,園區擁有眾多圍繞芯片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邀請企業技術專家為我們的員工開展芯片技術相關培訓,并促進產業合作;另一方面,園區芯學院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前沿職業技能和管理課程,有效幫助我們企業提升員工的基本素養。所以,我非常感謝園區芯學院這個平臺。”北京中慶現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東茂談到。
固本培元
芯學院致力芯片人才產業化
高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企業的培養也不可或缺,芯學院有效解決人才的導向性問題和實踐性問題,架通了高校與企業、企業與人才之間的橋梁,將芯片人才從大學的實驗室導向企業技術崗,為集成電路產業輸送可用、適用、可發展的高質量人才。
“高校招生補足了芯片人才庫的基數,芯學院產教融合模式和導向型人才培養,將實現集成電路領域人才的質的飛躍,將好苗子凸顯出來,將科研領軍人才進行升級,從而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飛躍式發展。” 賈嵩教授在總結北大微電子學院與芯學院合作成果時表示。
芯學院作為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一平臺三節點”的重要組成,是IC PARK輕資產運營和構建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的重要一環,也是2020年度園區精細化運作和創新運作的重要舉措。
關于芯學院的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許正文表示:“芯學院解決的是高校院所培養芯片設計人才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芯學院前端是培訓、中間是人才供求、后端是人才技能提升,三步走促進芯片人才培訓,解決企業專業人才缺乏及人才的就業、創業和產業化問題。
芯片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依靠優秀人才攻關突圍,所以做強“中國芯”,人才須先行。芯學院集合了中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優質的產業資源和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強強聯合、產教融合,厚培產業土壤、施以教育養分,中國芯片人才遍地花開,只是時間的問題。固本培元,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