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DESIGN,在短短十年內以超過260人的規模、接近3億的設計項目年產值,成為設計業界中一匹不可估量的“黑馬”。佳作頻現,榮譽屢獲的 ENJOYDESIGN,今年初更是榮登“2020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室內設計首選品牌榜TOP10”。
這樣的發展速度,得益于創始人郭捷前瞻性的設計理念與開放性的運營思維——他專注于在調研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用戶需求,以更人性化的設計、去風格化的美學為地產商打造產品標簽;他堅信專業的力量,與合伙人、職業經理人并肩同行,以開放與融合的理念打通公司運營管理的閉塞之路。
關于郭捷
郭捷 / Guo Jie
ENJOYDESIGN 創始人 | 創意總監
中國當代建筑室內設計師,他倡導理性的設計,為了使用者而思考,為了未來而堅持。在他看來,空間是美的容器,他以極簡、當代的語言,實現富有張力且自成一格的空間設計。
注重研發思維,助推產品力的實現
▁
記者:ENJOYDESIGN 從2010年創立至今,在10年內發展到現在,規模超過260人,年產值接近3億,您覺得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一些因素是什么?
我覺得應該是從三點來講,第一點是機遇,ENJOYDESIGN 剛好遇上了房地產行業與設計行業極速發展的關鍵十年。第二點,我們的戰略戰術選對了方向,我們當時選擇的方向不是商業、醫療或養老,而是住宅類,當下的住宅產業處于紅海市場,我們選對了方向,便進步得更快一些。
前面講的是天時地利,后面講的是人和,第三點我認為應該是人的關系。我們有選擇性地擴大團隊,并且順著這個市場的潮流和機遇,建立起了一個更強大的、能抵抗各種風險、能執行各種難度的團隊,當我們的人數及規模達到了這樣一個量級時,管理架構順應而生。總結歸納一下,機遇感人,市場戰略戰術恰當準確,團隊力量厚積薄發,這三點推動著我們前行至此。
售樓處 | 重慶萬科招商理想城
記者:想和您了解下 ENJOYDESIGN 從創立到現在成為一個260余人團隊的整個發展進程,以及您一開始選擇從事室內設計的原因。
我是廣美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出身。美院的體系和環境,教會學生的不單是做設計的能力,還給予了我們很多關于美學及設計層面的知識建設,這為我進入室內設計行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從幾個人的團隊,慢慢發展變大變強,都是因為你的產品、服務,或者是因為你對市場的洞察能力高于其他小型團隊,或者是因為你的號召力、你的人格魅力,或者是因為你的方式、方法更順應這個市場發展、潮流走向,或者是因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有更多優秀的合伙人或職業經理人并肩同行,使得你公司的品牌與價值觀得以統一,使得團隊的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
設計公司應該是一個包容性更高、有更強的前瞻性與專業能力的團隊,我們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更要花時間去做一些關于市場調研與判斷這種非技術類的管理、方法的研究,從而在各方面完善自身的設計服務。
記者:據了解,ENJOYDESIGN 在2017年時,成為萬科地產設計類A級供應商與戰略合作供方,請問和萬科達成長久合作的契機是什么?以及在與萬科合作過程中,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這個戰略其實是因為我們從成立之初就一直陪伴萬科,在一段長達7年的協作長跑之后,我們成為了更加緊密的合作伙伴,這是這個戰略達成的基礎,包括我們的產品力、設想以及服務,助力我們與萬科產生更強的黏性。因而,我們設計出來的作品會更迎合萬科的市場,更適合萬科的目標客戶,或者說他們提供的機會能夠讓 ENJOYDESIGN 發揮更強大的爆發力,那么雙方之間就能產生1+1>3的成果,進而出現戰略合作的契機。那么我覺得是長時間的陪同協作、在理念上達到的共同默契,共同形成這樣一個長期合作的可能。
而在其間得到的收獲,便是我們懂得合作雙方之間的信任與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也會用更真誠的方式去對待友好的合作方與伙伴。
售樓處丨重慶萬科·星光森林
記者:ENJOYDESIGN 在住宅精裝產品上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目前獲得的成果具體是哪些呢?最初您是怎么想到要涉足并精研這個領域的呢?
我們剛開始接觸萬科時,發現萬科其實是國內專門研究住宅產品的龍頭企業,并且他們在做裝修設計時,首先會研究客戶。這是萬科的工作模式,而我們在合作中順應了這個工作模式,并由此延伸、設立出我們的研究團隊。
這一開始并不是有意識的,而是我們慢慢發現了這個事情的有序性和對未來的可延續性,而且這認為對業務的可擴展性是非常大的、有幫助的,即便它在當下可能無法產生盈利,但對團隊的未來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影響力。我們認為擁有好產品力的團隊,對未來影響會更大。
當我們的研發中心人數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至今七十多人時,我們便通過互聯網的數據調研、入戶調研、與各家咨詢公司的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數據庫。在巨大的市場調研量與數據庫的支持下,我們研究出了更多解決客戶痛點的新型產品,做出了更多適應不同市場里面的產品。
記者:近幾年房地產行業一直都在降溫,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之下,ENJOYDESIGN 發展的勢頭卻一如既往很強勁,您是如何將這些挑戰化為一個機遇的?您覺得您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相較于如此大的市場容量,其實 ENJOYDESIGN 所占的份額很小,承載的歷史使命也是。舉例說,我們公司大概是做了兩三億的設計,而對于萬科去年八千億的銷售額來說,這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份額,所以當萬科的上升勢頭被遏制時,比如從八千億降到六千億,對于我們公司的業績來說,并不會因此而下降,因為我們占的份額實在太小了。但如果我們公司壟斷了這個市場10%甚至15%份額的話,那我得擔心一下。
房地產行業的變化,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絕對的影響力,要說到影響方面,可能是會有一些危機感,但這也是助推我們更專注于做好產品的動力所在,也可視之為一個突破與發展自我的新機遇。
ENJOYDESIGN 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歸因于我們長年與地產合作伙伴的陪伴與默契,每年在設計產品方面,我們一同創新也一同進步。其實每個新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不出意外的話周期是一兩年。處于爆發期的產品其生命周期一般在一年內,過了一年后它的市場趨勢是在下滑的。但如果我們每年保持推出三到五款的產品,結果就不一樣,因為我們每年都會在上升,當一個產品在下滑的時候,另一個產品處于上升期。
售樓處丨重慶融信·海月平湖
所以我們說,“東邊不亮西邊亮”的產品力是維持公司設計活力的一種體現,我們要明白,從只做一款產品,到做好幾款產品,除了能夠讓公司盈利以外,也會讓其產品力、甚至品牌力上漲的趨勢更猛,其實我們團隊這幾年也是用這種方式在運營著。
去風格化的美學設計,為客戶打造標簽
▁
記者:您在設計中提倡“美學讓生活回歸本真”的理念,那您理解中的室內設計美學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覺得美學是一種活力,美學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感受,美學是將所有的功能與我們所需要的、所期待的場景做的一個聯合,然后通過設計師的筆墨手法,將其構建成為一個被認知、被感受的場景。美學應該是有體驗性的,可以通過五感體驗到的,它不單單是可視化的,更應該是立體的、多重的,也應該是一個讓人喜聞樂見的、讓大家都能夠接受的一個新鮮的、美好的事物,這是我認知的美學。
售樓處 | 溫州萬科·古翠隱秀
記者:ENJOYDESIGN 曾經表達過“沒有標簽,我們為客戶設計標簽”,具體到一些項目中,你們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呢?
首先,ENJOYDESIGN 沒有標準化產品,我們的客戶是不同的,因而作品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為萬科、保利策劃的產品形象在設計中會更為貼近各自的企業理念。
再進一步,我們為不同城市的萬科設計的標簽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在重慶和深圳做的項目是有差異性的,甚至我們在同個城市為萬科設計的也是不同的城市精英形象。去年我們在重慶做了五個項目,這五個項目的氣質和匹配的用戶是有區別的,這會令用戶有所感知到“這是像萬科或者保利的產品,而不像是恒大或者碧桂園的”,因為恒大、碧桂園他們的產品標準線做得非常好,而萬科、保利的標準線是基于用戶角度上出發的,不會有那么明顯的符號去限定自身的發展。
所以有時候,大家會覺得說這個作品是 ENJOYDESIGN 風格,其實不是,這是萬科風格,這是他們的標簽,不是我們的標簽。設計這件事,不是將個人喜好強加在空間里面,而是應該把客戶的形象和標準,及他們的用戶觀點融入到這個項目里邊,去創造、實現、升華,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會讓你的客戶標簽更明顯一些。
售樓處丨陽江保利中央公館
記者:這樣的話,不同設計師之間的差異性,就體現在哪個設計師更能把這些客戶想要的東西展現得更好,是這樣嗎?
可以這么理解,但我認為任何一個設計師都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本身便是設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不是能不能做好的問題,而是必須將項目做好。無論是什么樣的項目,我們都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這個項目的特征,去幫客戶做產品的定義及迭代,這也是項目設計一個良好的開始。設計師讀懂客戶需求是很重要的,并不是客戶想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而是要幫客戶研究他們真正的需求,研究設計最終希望呈現的樣子。因為有些客戶其實也不清楚他想要做成什么樣子,但是我們公司有龐大的研究團隊,有數據調研團隊,以及多年的經驗,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反過來為客戶建立標準,去貼近甚至更好地呈現他們期望的設計,從而也能增強客戶與我們之間的黏性。
記者:像您剛剛說到,每年公司會推出非常多的項目或產品,那么您是怎么樣保持這些項目創作之間的差異性呢?如何保持 ENJOYDESIGN 不斷的創新能力?
首先,我們的團隊、平臺是開放的,我們要求設計師要夠年輕大膽,思維能力要夠強,邏輯體系要夠清晰,在各種創想中打造我們設計的迭代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客戶建立更多、更好的產品體系。
第二,團隊的執行力要更優秀、迅捷及有力,要與團隊的創造力相輔相成,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也讓不同能力的人去接觸學習其他的事情。比如我們有創意中心和技術管理中心,這兩個小組都是在做設計,一個是做創意類,一個是做執行類,讓不同的人在協作與碰撞中產生不同的火花,讓每個團隊互相之間有合作、有競爭、也有對比,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證團隊的創作能力和支持能力都達到一定的高度。我相信很多不太優秀或者沒有太多創造力的設計師,在一群很有創造力的人當中,他也能成長得非常有創造力和創新力。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更優良的競爭環境及協作環境,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的方法——在學習交流中相互成長與進步。我們也有很多培訓機制,部門之間可以相互串項目,也可以自己組建新的小團隊,產生新的火花,區別于激進管理,這樣的管理模式應該是更為貼近有機管理模式。
售樓處丨肇慶保利和悅湖畔
記者:那在您這么多年的設計歷程中,印象最深的項目是哪一個?
下一個吧,我永遠期待下一個作品,將下一次的設計做得更好。
記者:您曾經提到過,“為了使用者而設計,為了未來而設計”,能否展開談一談您這個觀點,您對未來設計趨勢是怎樣預估的呢?
說預估其實比較難,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大膽的設想,這個設想的層面來自于其他行業標桿的變化。第一是設計的產品越來越智能化,這是現在市場的大趨勢。第二是設計要更貼近于工業化,流程更精細,目前很多裝修材料都是在工廠定制好,再送去現場安裝的。第三是設計要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起來,解放一些生產力,比如3D打印技術之類,而這個趨勢可能會要求設計師更加刻苦地磨煉自我,形成無法被人工智能與機器代替的個體存在。
售樓處 | 常州旭輝·都會里
管理加持,不止設計,探索更多有趣
▁
記者:您如何平衡做一個管理者和設計師這兩種不同身份的呢?
我認為一個好的設計師其實很難做好管理,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設計師都很難做好管理,那么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設計做好,再將管理的角色交給更優秀的專業人士。我們公司的合伙人中,設計出身的只有兩三個,其他都是非設計專業人士——有前寶馬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有曾經在世界500強公司工作的高管,有曾經是國稅局公職人員出身的財務總監,也有從平面設計轉型出來的藝術總監等。經營公司不是完全靠設計技術能力支撐起來的,我們需要有專業的經營人才。
在我看來,公司的創始人首先應當具備管理意識,然后要懂得做出一些犧牲和放權,去邀請并接納更優秀的人進入到管理團隊。一家公司成功的背后,一定是有很多沒有露面的優秀幕后人士,ENJOYDESIGN 發展到現在并不是郭捷這個代言人一人做到的,而是我們整個團隊一起,在開放的制度與思想下共同努力的成果。
售樓處丨合肥旭輝翡翠江來
記者:合伙人這方面,我曾在網上看您提到過,如果在不同城市開分公司的話,您可能會選擇更具地方特色的相關人選,比如說北京您就會選擇一個與娛樂經濟有關的,上海的話會選擇金融相關的。
對,因為作為一個合伙人來講,他對一個城市的理解和對城市高度的認知這個是最重要的,他具備的視野應該更國際化。當然我舉的娛樂經濟跟金融業是一個例子,我意思是指合伙人未必就需要都是設計人士,而是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人才。
記者:ENJOYDESIGN 在舊城改造這個項目上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實踐,像你們公司在廣州的辦公園區就是一個活化改造的優秀案例,那您如何看待這類項目,目前這塊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其實我覺得 ENJOYDESIGN 廣州辦公園區不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我說它不成功不是因為它的設計,而是因為它的成本。對于設計公司來講,我們在這個項目改造上,花了一些不應該出的費用去做了一些事情,導致我們園區的運營成本變高,雖然我們公司也能支撐這個運營成本,但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我認為園區最大的核心內容是運營成本,而不是設計。
所以通過這次實踐以后,我們也深深了解在哪些地方該花錢,哪些地方不該花錢。我們在做好設計的同時,也應該幫客戶建立良好的成本習慣,幫助客戶去盈利,這個是我們做舊城改造項目的第一目標。第二目標是幫助被廢棄或者不被看好的空間重塑活力,這個也是必然的目標,但最重要的還是成本,這是我特別想強調的事情。
對于這種活化改造的項目來講,應該基于成本優先的前提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這是我們 ENJOYDESIGN 這幾年里面需要再提升的環節,去避免再犯這樣的失誤。
活化舊改 | ENJOYDESIGN 創意園
記者:ENJOYDESIGN 未來對業務布局、規劃這塊兒有沒有一些新的想法?
有,我們現在在建立一個新的部門——品牌中心,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公司的品牌重塑,將公司所有的對外形象重新做一遍,從平面設計到文案策劃進行大的投入及改造,這對我們以后的商業項目能有更好的幫助。我們想做跟品牌建設有關聯的設計策劃工作,其實更像將文案與美學融合的業務。之后新的業務板塊不再局限于室內空間設計,還會承接平面設計項目。
第二件事是,我們成立了自己的直營咖啡品牌,將在不久推出,也會通過加盟將業務拓展到國內很多城市,我們也請了很多這方面的專家來,協助我們在這方面成長。這兩件事情是當下我們十分期待的事情。
我覺得以 ENJOYDESIGN 現在的體量來說,我們可以做一些令人興奮又有趣的事情,并且要與每個員工息息相關,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這次做的咖啡品牌是由公司85%以上的在職員工投資而成的,這是一次新的嘗試,會讓每個員工都參與投資,成為股東,也讓大家感受一下投資者和設計者之間的關聯是什么。作為股東、運營者之一,他們會在這次參與中學到很多非專業技術層面的思考方向,去發掘出更多“為什么”,從而學會投資,學會運營,這不單只是執行層面上的事。
記者:那像現在整個大環境可能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您未來想拓展的這些業務領域會不會受到一些影響?
其實不會。今年疫情當下,什么樣的生意不被影響?但這些會是暫時的。疫情阻礙了大家面對面社交的可能,但不會延續很久。現在業態正在趨于豐富,游戲、餐飲、外賣行業等結合了互聯網經濟,均在極速發展中,甚至我們很多設計師都開始入駐抖音,開始帶貨了。社會在變,市場在變,我們也要順應做出變化,甚至超前于它。
基于這次疫情下的思考,接下來我們做的業務會慢慢偏向醫療行業。我們發現,很多的醫院床位不足、設計缺乏人性化等的現象存在,以往醫院設計是很多大型設計院在負責,但他們做的設計其實很多只流于空間的表面包裝,而很少深入考慮其中使用情況。我們對于醫院的氣味印象再熟悉不過了,但其實醫院不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更環保、更健康、更明亮的。醫院室內空間的尺度感甚至床位的設計、數量的規劃,以及醫護人員的辦公環境設計,都應該被提升。
但目前我們這類設計機構接觸大型醫療項目設計的可能性比較小,如果我們去深入做一些市場分析及調研,將產品重新塑造以后,我相信能涉足醫療項目設計。以前我們疏忽了對這方面的關注,我覺得應該多去學習日本以及歐美地區對于醫療空間的設計探索,還要去調研醫療設備機構的相關數據和要求,這樣設計師才能將醫療空間做得更加完美。
中國的酒店設計、住宅設計、商業設計目前是在世界前列,而我們教育、醫療這兩個領域是比較落后的,這都是我們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
【訪談后記】
低調、謙遜、冷靜、理性,這是在這次訪談中我們從郭捷身上看到的性格特質,因而當他回答道“印象最深的項目將永遠是下一個”的時候,我們似乎不會感到意外。他不止步過往,永不滿足當下,而是一路向前,帶領著 ENJOYDESIGN 將精力放諸于設計研發中,因為郭捷深知,只有專注提升,厚積薄發,才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