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瑪麗娜·克拉科夫斯基,曾這樣描述“中間人”的價值:他們的存在,讓買賣雙方更容易建立信任。在當下,這些構建信任的“中間人”,正在以不懈努力實現自我提升,捍衛職業尊嚴。
你心目中的理想職業是什么?答案大多是醫生、律師、教師這樣公認的“好工作”。那么,房地產經紀人呢?很多人第一印象,這不是個心之向往的行當。但如今,服務者價值崛起,中間人工作也在發生著變化,逐漸成為很多人腳踏實地的新職業選擇。
2020年五一前夕,中國首部房產經紀人職場紀錄片——《中間人生》新鮮上線。該片由央視紀錄頻道原副總監周艷執導,拍攝團隊歷時6個多月,走訪了北京、上海、成都、沈陽、寧波、天津六個城市,對幾十位房產經紀人跟蹤拍攝,真實地展示了新一代服務者的“中間人生”。
六集紀錄片講述了新時代經紀人的人生起伏,記錄了他們怎樣在人與房之間搭橋,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協調,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揭示了不為人知的苦辣酸甜。
劇集《我命不由天》主角,便是一位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小伙子阿苦各黑,片中講述了他如何一路打拼走出的貧困山區,如何通過賣房子在富庶的沿海城市扎根立足的故事。而這份賣房子的工作,讓他可以走出大山留在城市,甚至成為山里家族親友的重要經濟支撐。
阿苦各黑在幫助徒弟談判二手房價格
而他們面對挑戰與壓力,也是用戶不容易感知到的。《我要活下來》回顧了成都經紀人王依晨新人期的彷徨與挫折,“對于新人,每一單都是救命稻草,抓不住就掉下去了”。大浪淘沙,房產經紀人平均從業時長只有7、8個月,工作1000個小時才能售出一套房,賣房子的業績壓力,逼迫著新人快速成長學習。”
而在劇集《我是985》,記錄了北航碩士張永剛的選擇與成長。片中所講述的,不是像“北大畢業生賣豬肉賺10億”的獵奇新聞,而是記錄了高學歷從業者如何擺脫學歷光環束縛、從零開始腳踏實地工作的現實思考。和初中畢業的同行從同一起跑線出發,高學歷的張永剛沒占太多優勢,但他以“獨特的全城視角”、“個體平臺思維”、“免費分享者”等方法論的總結,獨辟蹊徑收獲成功。
張永剛在講解北京城市地圖
千人千面,殊途同歸。無論是阿苦各黑、王依晨還是張永剛,數字化時代賣房子的服務者都在努力改變著,從一個賣房子的“生計”到置業顧問式的“職業”,再到科技賦能與自我驅動疊加的“志業”,他們對房產經紀工作的認知,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道路上迭代升級。
王依晨在參加早會
但是,無論怎樣去擁抱適應新時代的變化,誠信與專業——這兩項最關鍵準則從未改變。賣房子的人不騙人有多難?劇集《誠實的代價》給出了答案。沈陽從業十年經紀老兵徐鐵,對誠信有著自己的偏執——他拒絕發布“假房源”吸引客戶,中介費透明不會二次收費,堅持將房子的優缺點如實告知。工作中堅持說真話的他,因太實在與交易失之交臂,而堅守誠實從長遠看讓他收獲了更多。
徐鐵在給員工培訓
而在《沒那么簡單》這一集中,上海的經紀人仲飛飛和魯璐展示了什么是專業服務。一單異常復雜的跨國購房交易:客戶是上海人,老公是法國人,登記結婚是在香港,生小孩在印尼的巴厘島。印尼文的結婚證要翻譯,大使館蓋章證明要備齊,并且幾十個交易流程環環相扣。而這一切,在專業經紀人的協作下,都可以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帶客戶看房的魯璐
對于職業操守與專業能力,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曾表示:“經紀人第一能做到不騙人、第二形成言之有據的專業能力,就能在行業活得很好。” 是這樣的,誠實守信加上專業服務,就一定可以收獲用戶口碑,就一定可以證明工作價值。
貝殼天津陪審團庭審現場
同樣,無規矩不成方圓,行業健康發展少不了規則與制度的約束。《公平不缺席》便記錄了一次扣人心弦的“內部庭審”。一次賣房業績爭議裁決,需要經過當事人陳述、舉證,陪審團合議、投票,裁定結果公示等一整套流程,現場氣氛不亞于一次法院庭審。惡性爭搶房源、客源,是房產經紀行業頑疾,而“陪審團”機制設立的初衷,便是公平地解決業績糾紛,協調不同品牌經紀人科學作業的制度保障。
百萬房產經紀,百萬個中間人生!對于新時代服務者的記錄,《中間人生》只是一個開始。如今每一單房產交易,除了房產經紀人,還有VR攝影師,樓盤信息實勘員、交易專員,甚至是算法工程師的付出,這些默默無聞的勞動者,同樣值得被記錄和被尊重。
這是一個服務者價值崛起的時代,在數字化平臺與科學管理機制護航下,房產經紀行業的服務者正同快遞與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保險經紀人等千千萬萬個基層服務者一起,正以不懈地努力證明著自己,捍衛著職業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