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潤與品質面前,限競房客戶和操盤手,如何算賬?
一
近兩年,限競房作為北京樓市的主力,因為"限房價競地價",成為剛需客戶上車的首選產品。
但是因為限競房體量巨大,無形中增加了購房者的選擇難度,同時,也引發了限競房的激烈競爭。
從市面上入市的限競房項目來看,有的賣相好,有的賣相差,去化分化的背后,有三個決定性因素:
地段、產品、品牌。
比如說,有些項目地段偏,單價又高,PK不過周邊的地鐵盤和次新盤,還有些項目戶型做的太差,相同面積功能差別大,甚至于采光、通風都受到影響。
單從產品來看,這些賣相差的限競房,引發客戶轉身或是吐槽的根源,是操盤手的取舍不當和太過于追求利潤。
具體到操盤上,一方面體現在規劃上,拉高排低,把重心放在了高溢價的疊拼或合院,另一方面在戶型設計上做文章,拉長進深。
面對這種現狀,前不久身邊朋友問了一個問題,買限競房,選擇的首要標準是什么?
我們調研了一些業內的朋友,給出的答案是,選擇"中"字頭央企操盤的限競房,更穩妥一些。
二
為什么這么說呢?業內朋友給出了四點理由:
1、社會責任,這是"中"字頭央企開發商的本色;
2、品牌價值,"中"字頭央企開發商注重商譽,介意企業形象;
3、利潤取舍,保障買房人利益是考核指標;
4、保障民生,限競房的出現,本質是為了房住不炒;
綜合這四點理由,"中"字頭央企在限競房的操盤中,便會放棄部分利潤,來實現品質的優化,給購房人更好的居住感受。
比如中海瀛海府項目和電建洺悅苑項目。
前者瀛海府,在規劃和戶型上,下足了功夫,低密洋房規劃,88平米做到9.7米南向面寬,從空間感受來看,采光通風面增加,自然居住舒適度提升。
后者洺悅苑,則是在規劃和戶型上,做到了極致,規劃上并未拉高排低,保障了社區純粹,戶型設計上,剛需89㎡戶型,做出了三個臥室,南北通透、明廚明衛,整個戶型看不到浪費面積,空間利用率很高。
而改善型120㎡戶型,面寬與進深比接近1:1,采光通風面增加,舒適度極大提升。同時,九宮格式布局,功能性四居設計,實現了動靜分區,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北向兩間臥室互不相擾,可以滿足不同家庭結構需求。此外,設計入戶玄關,也提升了產品的尊貴感。
兩大主力戶型,約80%得房率,在限競房產品中并不多見。
同時,這兩個項目地理位置優越,洼地價值明顯,以洺悅苑為例,處于豐臺南四環區域,坐享新機場發展紅利,周邊配套齊備,生活便捷。
最關鍵的是不超過61881元/㎡的單價,遠低于周邊71000-95000/㎡的在售首開·華潤城、中糧天恒天悅壹號、泰禾·金府大院、北京金茂府等一二手項目。
于是,在開售時,洺悅苑和瀛海府成為搶手的網紅限競房。市場熱銷背后,體現出的是"中"字頭央企操盤手的責任擔當,在利潤與品質取舍中,優選了品質。
無論是室外還是室內,都把有限的錢花在了實處,來保障居住的品質。
三
如今,首批限競房即將迎來交付大考,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質疑聲音。
在網絡端,我們看到有業主,針對某"中"字頭央企操盤的限競房項目,在距離交房還有長達7個月時間,就開始刷屏式聲討。
主要訴求集中在:入戶大堂外置,入戶通道寬1.2米,入戶門質量差,項目充滿廉價感等指責。
對于這種還在施工期,引發的限競房維權,在限競房的交付大考中,我們認為不會是一個孤例。業主訴求的根源,并非因為產品不行,而是想要的配置更多。
站在購房人的角度上,因為有類比的心態,看到別家的限競房項目,外立面漂亮,就覺得很高端,殊不知這個項目的資源傾斜給了合院或是疊拼客戶。
外觀大堂看似高端,日常居住戶型空間,進深狹長到影響力采光和通風,這就有些得不償失。
老話講,大人分利弊,小孩看得失。對于客戶而言,限競房買的時候,到底首選什么?
同等區位和價格下,我們認為首選國企操盤的項目,尤其是"中"字頭的央企開發商,他們會把限競房有限的資金用在最能保障房子品質方面。
在社區規劃、戶型上優化提升,并且他們不敢偷工減料。所以,在限競房買房人要求"增配"的群里,會看到另外一種聲音。
一些沒有搶到的人,會說:退了吧,我收。看似是一句調侃,實質是這些購房人計算好了得失。
就如同買鞋一樣,外觀漂亮的鞋,磕腳穿著不舒服,是不能走路的,反而北京的老布鞋,看著樸實,穿著卻很舒服。
同理,在限競房的選擇上,"中"字頭央企操盤的限競房項目,因為好鋼用在了刀刃上,雖外在樸實,卻是品質安心。
來 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