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生房產糾紛時,能夠助你打贏官司的,除了買賣合同之外,便是補充協議了。但是,補充協議若是隨便簽,屆時打不贏官司不說,還可能會被它拖后腿,所以這7大條款你是一定要寫進去的。
一、明確房產證辦理時間
現如今,不少購房者買的都是期房,而期房一般要在交房后的一兩年內才可能拿到房產證,因此為了避免開發商辦理房產證逾期,盡量在補充協議中約定辦證的具體日期。
同時,還要注明相關賠償責任,如在約定期限內,開發商沒能辦理好房產證,應按約定對購房者進行賠償事宜。
二、注明交房標準
在補充協議中明確房屋裝修材料的品牌、型號、顏色、材質等,盡可能避免名牌、高級等含糊不清的詞匯,這不利于購房者驗房對比。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和開發商約定一下進行隱蔽工程裝修的時候,盡量在覆蓋之前能通知購房者到現場去檢查驗收,簽字確認后再進行下一步。
三、注明公攤面積大小和位置
公攤面積的大小和位置實際上是購房者用錢買來的隱性面積,所以購房者應在補充協議中約定清楚公攤面積的具體大小和位置,而且還要注明如果公攤發生變更的情況,該如何解決,避免日后因此而發生購房糾紛。
四、明確貸款失敗的責任認定
首先,弄清楚貸款失敗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是因為開發商原因導致貸款不成,購房者可申請退房且無需承擔違約責任;(2)如果是因為銀行審批或者政策調整的原因導致貸款失敗,雙方可自行解除合同約定;(3)如果是購房者自身原因,可先和開發商進行協商解決后續款項問題,如無法繳納剩余房款,雙方可解除購房合同,但購房者需承擔違約責任。
五、明確退房后的責任歸屬
房屋主體質量出現問題、開發商私自變更小區規劃、開發商沒有銷售許可證等情況出現,購房者都可申請退房,且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但是,為了更好地約束開發商,購房者應在補充協議中做好詳細的約定,比如開發商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已交房款應在多長時間內退還等等。
六、明確物業管理問題
一般來說,若是新小區的話,前期都是由開發商指定某個物業公司進行合作,或者自己有物業公司進駐,但無論怎樣,購房者都要明確自己未來的家的物業公司是哪個、資質如何、物業費的繳納時間和具體繳納標準等等。
七、明確開發商的口頭承諾
很多開發商都會許下口頭承諾來吸引購房者,比如說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如果不將這些口頭承諾寫入補充協議,后期產生糾紛時將無法追究開發商責任。所以,一定要把開發商的口頭承諾落實到補充協議中去。
來 源:華龍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