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海南省發布樓市新政《關于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制的通知》(下稱《通知》)。
在限售方面,《通知》提出:在新出讓土地上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
在限購方面,《通知》規定,3月7日起,對在海南省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省戶籍和常住居民家庭(含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停止向其銷售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場化商品住房。
現房銷售與預售相反,要在房子建成之后才能對外售賣,這對地產商的現金流是重大打擊,新政一旦實施,將影響海南的土地拍賣市場。
早在2018年4月22日,海南就實行了對外地人的全省域限購,要求非海南省戶籍居民家庭在海南購買住房,至少須提供一名家庭成員在該省累計24個月及以上個稅或社保繳納證明。
此次《通知》又給海南省內居民加設了購房紅線。
這意味著疫情以來,海南成為全國第一個加碼樓市調控的省份,也是迄今首個實施現房銷售制度的省份。海南省的房市調控不松反嚴,逆市操作,底氣何在?
事實上,看似嚴厲的政策下,對各利益相關方的影響并不很大。一方面,去地產化并未對海南經濟帶來破壞性影響,海南省的房價在全省域限購后,也未出現斷崖式下跌;另一方面,《通知》對樓市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抑制都有限。
2018年4月,海南省開始在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年多后,新的經濟動能已經開始填補房地產市場減速帶來的缺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海南省生產總值5308.94億元,同比增長5.8%,與2018年持平,2017年增長率為7%。2019年,海南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9.2%,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2.1%,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9%。
海南省房地產投資雖然在下降,但高新技術、制造業、零售業以及旅游業給經濟增長帶來了新動能。
2019年,海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1%;線上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推動快遞業務大幅增長,海南全省2019年快遞業務量為18.48億件,比上年增長13.3%。
海南的特色旅游業也在2019年發展迅速,全省實現旅游總收入105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即使有新動能加持,但海南省在去地產化時可以軟著陸,還在于海南房價依然堅挺。
從2018年4月22日實施“全域限購”政策以來,海南省房價一直沒有下跌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70個大中城市的累積房價漲幅,海口排名第12,累積上漲48.4%;三亞排名第六,累積上漲55.1%。漲幅前五位是西安(70.1%)、武漢(61.6%)、合肥(61.4%)、廣州(56.9%)、石家莊(55.6%)。
最近一年,海口、三亞房價保持平穩,月度漲跌幅基本在正負一個百分點之內。2019年海南全省,房價均價同比增長近6%,為15383元/㎡。
此外,《通知》短期內不會對購房需求和新房供給造成過大影響。
多位行業分析師認為,《通知》中對本地人兩套以上限購,并沒有限制多少購買力,本來本地普通家庭購買第三套房子的需求也不多。
現房銷售雖然長期來看,影響開發商在海南拍地的熱情,但并不影響目前已經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房企,他們依然可以預售房屋。《財經》記者獲悉,自2018年4月后,開發商基本都撤出了海南市場,或者把海南團隊撤銷與廣東事業部合并。
海南省此次《通知》更像是一種表態,實際影響并不會擴大很多。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霍巨燃解釋說,《通知》是為了進一步遏制投機炒房行為,回歸住房的民生和居住屬性,同時也為了防止房地產過多占用社會公共資源,從而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充足的資源空間。
3月6日,海南省通知發布的前一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要堅持“穩”字當頭,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堅決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底新冠疫情持續發酵至今,已有超過50個地市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密集出臺房地產行業的扶持政策。
2月21日,河南駐馬店市率先推出了降低購房首付政策,不久就被河南省政府約談;而廣州剛剛推出了公寓限購松綁政策,不到24小時,就將新政撤下。
受疫情影響,2020開年至今,房企銷量大幅下降,回款變慢,現金流緊張。克而瑞的數據顯示,2月27個重點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環比下降83%,同比下降77%。
商品房市場的不景氣迅速傳導至土地拍賣市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隨之感受到壓力。救市政策一方面在救房企,一方面也是地方政府在自救。
“是否能實現中央要求的‘三穩’,疫情過后是一個重要節點,而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直接影響‘三穩’方針能否堅持。”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對《財經》記者說。
海南省政府規劃的12個重點產業
來源:《財經》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