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作為產城一體化的重要方向,以城市為載體、以產業為保障的產城融合模式日益受到關注。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不僅驅動著城市空間價值的提升,更為產業、城市、居民三者協調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2019年1月7日,“第二屆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暨第十屆地金聯年會金城獎頒獎盛典”在北京五洲皇冠國際酒店隆重開幕。論壇由地金聯資本、潤泰資本主辦,全聯房地產商會指導,好屋集團等聯合主辦,鳳凰網奇點商業作為協辦單位,進行獨家直播和跟進報道。
論壇匯聚產業行業翹楚、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房地產開發商、金融界領袖、投資巨頭等業內人士,包括地金聯聯席主席、潤泰資本董事長郭述杰,地金聯執行主席、地金聯資本董事長申威,中國資產證券化論壇執委會主席、中倫律師事務所金融部負責人劉柏榮,特許金融分析師、興業銀行獨立董事林華,新鼎資本董事長張弛,恒大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任澤平、鳳凰網奇點商業CEO吳國金、鳳凰網奇點商業COO兼總編輯王杰等多位行業精英蒞臨現場,帶來精彩觀點分享。
論壇伊始,地金聯執行主席、地金聯資本董事長申威發表致辭。
“瑞雪兆豐年”,申威在致辭中提到,新年伊始的北京剛剛迎來一場大雪,中國的產城融合也將在這場瑞雪的預示中迎來一片明亮的發展前景。
今天,時間已經進入到21世紀20年代,在新時達面對著全球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我們應該如何發展與抉擇?這是值得業內共同思考的問題,我們也期待著更多科技、文化、教育、養老、醫療等產業界專家帶來解答。
談到今日大會的主題——“產城融合”,申威指出,產城融合概念是指產業和城市的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城市沒有產業支撐的話,再漂亮也是一座空城、鬼城、睡城;而產業沒有城市依托,再高端也是空中樓閣。
當前,全球產業結構重點正在轉移,中國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
“中國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沒有朝氣蓬勃的產業發展,就沒有良好的就業與經濟發展。”同時,申威也指出,產城建設一定離不開房地產建設;實現小康的訴求,“安居樂業”也是中國傳統根深蒂固的思想。
在融資難、銷售難、放款難、住宅難、商辦更難的“萬難的2019年”,2019年我國房地產總銷售額依然突破16萬億,同比2018年增加1萬億,在房地產強監管、嚴調控的情況下,增長率雖然下降,但總體量仍然非常巨大。
當前,面對中國產業經濟結構和中國產城融合發展的現狀,申威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市場存在巨大需求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一變”和“六不變”:
第一,貨幣政策沒有變,中國M2曲線和房地產上漲趨勢完全重合;
第二,土地制度沒有辦,在現行土地制度下,只要是限制性資源、稀缺性資源,土地、市場在人口凈流入城市一定還會上漲,人口流出的城市、偏遠城市會相反,以人為本的原則永遠不會改變。
第三,土地財政還沒有改變,部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沒有改變,還沒有其他行業可以替代;
第四,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與美國、英國等很多發達國家還有差距;
第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遠沒有改變,對實現小康目標的理想依然沒有改變。許多城市在規劃水平、城市面貌、社區配套、城市環境等還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我們的住房條件、房屋品質還有待提升和改善;
第六,中國房地產對于中國經濟的支柱作用還沒有改變,短時間依然沒有好的行業可以替代。綜合以上原因,就是召開第二屆中國產城融合大會的初衷,大會希望“以產促城,以城促產”。
而中國房地產市場包括產城融合發展的“一變”則是“強者恒強,弱者消亡”。
申威指出,未來,頭部企業規模將越來越大,對于整個市場份額的占領會逐漸增強,并且將會出現年銷售額超過1萬億的大型企業。中國房地產業真正進入到了“白金時代”,而并非“白銀時代”。“白銀時代”意味著門檻更高,對于入門企業的資質要求,包括品控、品牌、綜合能力等要求更高。
與此同時,越來越重視產業發展的房地產企業將會更好地生存下去。許多百強房企都在轉型,都成立了產城融合部、產城事業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產城融合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在致辭最后,申威與在座嘉賓們共勉:產城融合任重道遠,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來 源: 鳳凰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