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相關政策落地起來其實比較艱難。在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同時,又要做到‘三穩’,從上至下都在這二者間尋求一種平衡。”經濟學博士、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是高位平衡的一年,2020年亦然。各大城市一方面遭遇新盤去化率不佳等困擾,一方面因城施策,使房地產開發銷售維系在合理水平。
作為珠三角地區住房政策研究專家,李宇嘉對當地房地產市場具有直觀體會。一枝獨秀的深圳、量價下跌的廣州,以及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周邊城市所面臨的沖擊等,在這場對話中被他一一闡述。
中國房地產報:過去一年什么事件令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李宇嘉:過去一年房地產行業有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政策層面持續收緊,從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近期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房住不炒”和“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在這二者間尋求一個平衡;二是開發商的新盤去化率明顯下降,從全國范圍來看,新盤去化率維系在百分之四五十,更甚者是百分之二三十,開盤一兩年都沒售罄的大有人在;三是民眾的購房情緒普遍不比以前狂熱。
中國房地產報:如果用一個詞來評價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會是什么?為什么?
李宇嘉:高位平衡。從銷售量上來看,2019年全國的商品房的銷售跟上一年相差不多,結合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4.8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0.2%;從銷售價格上,1~11月份,70個大中國城市的新房價格整體小幅上漲,二手房價格基本與上一年持平或略有下跌,樓市價格整體穩定。
中國房地產報:圍繞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房住不炒”“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你具體如何看待?
李宇嘉:一方面,“房住不炒”概念已經被多次強調,這意味著今后各大城市在實踐 “一城一策”的過程中,必須要把這項原則長期貫徹下去。
另一方面,政策在強調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同時,又強調“三穩”,也就是說,整個過程既要對可能下滑的地價等因素進行政策調整,又不能給市場傳達刺激的信號,地方政府其實面臨較大壓力。近期 ,大灣區多座城市放松調控政策,以及廣州黃浦區、花都區等多區放松特定人群的購房限制,其實都是因城施策前提下,在“房住不炒”與“三穩”間的平衡。
中國房地產報:珠三角地區在房地產調控政策、樓市走向等方面歷來處于全國前沿。你如何看待當地的房地產現狀與未來趨勢?
李宇嘉:整個珠三角地區,目前深圳樓市回暖,廣州地區量價下跌明顯,其他城市相對弱勢。加上區域一體化,周邊城市受廣州、深圳兩個城市影響明顯。
具體來看,深圳樓市目前可謂一枝獨秀,放諸全國范圍也堪稱熱門城市,這背后離不開當地在政策和規劃上迎來多重利好,被確定為先行示范區后,深圳享受到一定政策傾斜,包括“豪宅稅”“公寓只租不售”政策放寬,帶給市場的信心蠻大;加上現在市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資產荒”現象,部分資金追逐稀缺資產,深圳房地產被視作一種保價較好的投資方式,所以目前當地房價勢頭有所回升。
當然,這種回升勢頭也要重新來看待,因為它是通過土地出讓限地價、競地價、限普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競人才住房配建面積等方式建立起來的,能夠對實體經濟產生幫助。同時,深圳還肩負著跟周圍城市互聯互通的角色,如果深圳樓市穩健發展,那么整個“深莞惠”地區不會差。
廣州目前量價下跌,是4個一線城市中比較明顯的,受“廣佛一體化”因素影響,臨近的佛山樓市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另外,中山、珠海兩城因為在七月份左右對限購有所放松,加上前一年商品房價格處在低位,所以2019年有所反彈,市場表現不錯。其他城市比較弱勢,近期在價格和銷售上呈現出下滑趨勢。
整體來看,對于廣州和深圳,政策層面始終比較眷顧。依靠這兩座珠三角頭部城市的市場穩定,來帶動整個外圍區域市場的穩定,是國家層面希望看到的局面。
中國房地產報:對于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你有什么判斷?
李宇嘉:從開發投資情況來,個人認為202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會有所回落,從2019年10%左右的增長率下降至6%~8%,原因是2019年新開工項目和土地出讓數量下降,滯后導致來年的開發投資率下降;從銷售情況來看,依然會保持高位平衡,但不排除出現5%左右的負增長;銷售價格應該整體穩定,因為土地價格變化不大。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