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北京市月內首場土拍上,央企背景的電建地產以57.95億元的總價拿下了海淀區地塊,為當日共133億元的成交總額貢獻了逾4成。
不止如此,11月份深圳備受關注的兩場土拍上,電建地產皆有所斬獲。11月23日,在這場共吸引了25家房企的競賽中,電建以上限24.44億元、45.04%的溢價率拿下了光明區一宗宅地;月初時,電建地產則聯合另外三家開發商,經過超百輪競價,斥資82億元奪下前海一宗宅地。
不過,電建地產納儲的積極和深圳土拍市場的火熱并不具有普遍性。
中指院數據顯示,11月,全國300城土地供應面積1315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8%;成交面積800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7%;出讓金額4209億元,環比下降15%。相應地,50家代表房企11月拿地金額較10月繼續下滑,且有32家的拿地金額較前10個月均值出現下滑。
業內認為,年末各城市將迎來供應高峰期,但在資金環境偏緊的背景下,大部分房企拿地依然會偏謹慎,“三道紅線”下的綠檔房企或將有余力保持積極補倉。
11月拿地規模再減少
11月的土地市場整體還是呈現降溫的態勢。
中指院數據顯示,11月,全國300城出讓金額4209億元,環比下降15%。
同時,據克而瑞監測,土地流拍情況依然在加劇,11月份流拍率環比10月大幅上升,升至13.3%。
克而瑞分析指出,遭遇流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長沙、鄭州、武漢、成都、太原等中西部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其中超四成是商辦地塊,其余雖為涉宅用地,但因區位偏遠、周邊配套欠缺,房企青睞度較低,最終遭遇流拍。
事實上,受到城市供地的影響,不同能級城市表現不一。
一線城市成交建面582萬平方米,創年內新高;成交金額增至824億元,創近半年來新高;平均樓板價在深圳、廣州多宗高價地出讓的帶動下依然保持14163元/平方米的高位,環比微漲1%。
而二線城市成交建面環比減少35%,成交金額也環比減少近四成。由于優質地塊供應有所減少,平均樓板價3624元/平方米,環比下跌5%;三四線城市成交建面環比下降兩成,同比下降26%。
不過,受深圳、南通等熱點城市優質地塊成交占比提升的影響,11月成交溢價率觸底回升至14.7%,環比增加2.5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中指院
與土地市場有所降溫相應的是,50家代表房企11月拿地金額較10月繼續下滑,有32家的拿地金額較前10個月均值出現下滑。
事實上,經歷二季度的集中補倉后,三季度房企回調拿地節奏,投資規模整體低于上一季度。進入四季度,房企拿地規模進一步減少,10月、11月呈持續下降趨勢。
對房企拿地產生影響的,除了各城市供地方面的變化外,還有“三道紅線”下的資金壓力。億翰智庫認為,2020年先有疫情影響房企銷售回款,后有“三道紅線”限制企業融資,最終從內外導致企業現金流入減少,房企可使用資金規模受限。
誰買走了土地
自8月央行確立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以來,行業金融監管趨于嚴格,以“三道紅線”計,“紅橙黃綠”各檔次房企拿地態勢出現了明顯分化,綠檔房企在納儲方面更顯游刃有余。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10月,從拿地銷售金額比看,紅檔、橙檔、黃檔、綠檔房企分別為18.6%、23.8%、27.2%、46.8%,連續2個月呈現紅<橙<黃<綠的特征,綠檔連續3個月超過40%,其余自8月以來均低于40%,其中紅檔連續2個月低于20%;同時,與7月份相比,紅檔、橙檔、黃檔房企在10月拿地銷售金額比皆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綠檔房企則上漲了16.3個百分點。從溢價率看,紅檔溢價率最低(連續2個月低于10%)且較7月降幅最大,印證拿地力度弱。
在土地市場上表現張揚的綠檔企業中,中海地產是無法被忽視的代表。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海地產以1214億元的拿地總額位列拿地排行榜第2位,僅次于碧桂園的1271億元。
將珠海送入11月份全國住宅用地成交總價TOP10的十字門CBD明星地塊即被中海地產以104.76億元的總價拿下。據悉,該地塊折合樓面價23281元/平方米,溢價24.71%,也創下珠海土拍歷史新高,成為總價第一。
事實上,年初設定了1400億元新增土地權益投資預算的中海地產,全年都在為達成該目標努力。
7月單月,中海收入11幅地塊,應付土地金約125.89億元。8月,中海在各地土拍市場大顯身手,月內北京首場土拍上,以79億元、溢價率23.44%拿下亦莊一宗地塊;此后,在哈爾濱拿下一宗商住用地,約9508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刷新了當地近幾年樓價新高;10月份,在東莞以封頂價18.2億元奪下一地塊,溢價率達到了48.03%……
積極的補倉動作讓中海出現在5個城市的1-11月拿地總額TOP10榜單中,分別為上海、廣州、南京、北京、武漢;同樣位于綠檔的華潤置地、位于黃檔的招商蛇口分別出現在3個城市的榜單中。
有資深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每年年底都是土地大放送的時期,供應會出現小高峰,接下來將是拿地窗口期,“但企業拿地分化厲害,頭部企業尤其是目標完成率比較高的企業,拿地表現不錯,而且從貨值增速來看,這部分企業增長較快;居于中部的企業,尤其是受困于‘三道紅線’的企業,拿地力度并不是特別大。”
未來,隨著銷售難度加大、行業金融監管趨嚴,平安證券認為,土地市場或以穩為主并緩慢降溫,疊加融資管理新規目前尚未全面推行,預計綠檔房企將積極把握拿地窗口期,短期保持拿地熱情,紅檔房企受降杠桿制約,拿地或維持謹慎態勢。
來 源:和訊名家
編 輯:liuy